第四十回
开经重讲 得解证盟
诗云:
文字休拘儒释玄,但能有补即真诠。
六经不碍于三藏,一书何妨又五千。
游戏现身良有以,荒唐说法少无边。
劝君此际求真解,不证菩提也证仙。
话说唐半偈师徒四人,并龙马五众,自到灵山,见了如来,得了真解,便都身体轻松,一霎时驾云而起,大家欢欢喜喜,保护着真解竟往东来。猪一戒见游行无碍,十分快活。笑着说道:“师父前日在云渡山,说要步步实地,怎今日也走到空里来?”小行者道:“贤弟,你已承佛诲,怎还说此呆话?前未成佛,步步实地,还虑空虚;今已成佛,游行空中,尽皆实地。”猪一戒方醒悟道:“有理,有理!”自此归并一心,不生乱念,竟回东土不题。
却说唐宪宗,自元和十四年唐玄奘佛师显圣封经,特遣大颠诣西天求解之后,生有和尚虽承恩宠,然无经可讲,也觉渐渐淡了。各寺院的佛事,也渐渐减了。四方的施舍,也渐渐少了。生有法师原是个热闹中人,一旦冷落,满心只怀恨大颠。又恐怕他求解成功,朝廷宠幸。欲要痛加毁谤,又因宪宗亲见封经显灵,浮言不入。熬煎了些时,也就抑郁死了。宪宗皇帝既没了生有,又望大颠不来,无人议论佛法,就被一个方士,叫做柳泌,诱哄他好仙。一旦服了金丹,忽暴崩在中和殿上。穆宗嗣位,改元长庆,因将方士柳泌杖了四十处死。自此之后,佛法与方士互为煽惑。不题。
却说唐半偈师徒四众,云行快便,不数日便到了长安大国。不敢露出真相,仍照旧叫龙马驮解,沙弥挑担,自领着小行者、猪一戒,同步入长安城来。行到热闹之处,有人看见小行者尖嘴缩腮象个猴子,猪一戒长嘴大耳是个猪形,沙弥的脸晦晦气气,都惊异道:“那里来了这三个怪物?”都打团团围上来赶着看。猪一戒见人多不好走,便伸出长嘴,将两只蒲扇耳朵一顿摇,吓得那些人跌跌倒倒。唐半偈恐怕惹事,只叫斯文些。一霎时,遍城乱传,也有说妖怪的,也有说番僧的,也有说外国进贡的。有几个认得的,方说道:“这是那年求解的师父回来了。”不一时,走到朝门,正值早朝未散。唐半偈只认做还是昔年光景,有人认得,奏一声便可直入九重。不意才到朝门,早有多官拦住。唐半偈再细细访问,方知宪宗皇帝已于元和十五年晏驾,今日乃是他长子穆宗皇帝在位,已是长庆四年。唐半偈闻知,不胜感叹,只得将昔年奉旨求解情由,细细对传宣使者说知,求他转奏。使者不敢怠慢,即时启奏道:“朝门外有一个僧人,带着三个奇形异貌的徒弟,称是奉旨求解回来,要面圣缴旨。”穆宗天子闻奏,因问宰臣道:“此事有无?”宰臣回奏道:“闻昔年唐玄奘佛师显圣封经时,先帝曾遣僧求解,但未闻有奇异徒弟。乞陛下召见,即知端的。”穆宗闻奏,即降旨召见。唐半偈承旨,即带着三个徒弟,捧着真解,同进朝门。到了殿前,叫三人站在玉阶之旁,自却走到丹墀中,山呼万岁,拜见君王。拜毕,随将通关文牒双手献上。因奏道:“臣僧大殿,于元和十四年奉先帝宪宗钦差,往西域天竺国大雷音寺,见我佛如来,拜求真解。幸蒙世尊慈恩,不灭善缘,允从先帝之请,慨颁真解,以解真经。今回至阙下,理合奏闻。现有向日通关文牒,伏乞照验定夺。”近侍接了,放在龙案之上。穆宗细细展看,见上面情由,与来僧口奏相同,满心欢喜。因问道:“你去了几时?历了多少程途?今日求了多少真解回来?”唐半偈奏道:“臣僧去时,是先帝元和十四年,今日归来,是陛下长庆四年,共计有五个年头。自大唐长安至灵山佛地,共计有十万八千里路。求来真解,共三十五部,配合真经。但有真经,即有真解。现在玉阶,候呈御览。”穆宗传旨取看。唐半偈忙在猪一戒、沙弥手中,亲自捧近龙案。近侍接了上去,穆宗御手打开,一卷一卷观看。见诸解都是金镶玉裹,异锦装成。内中皆龙文梵字,云汉之章。圣情大悦,即召唐半偈上殿,赐坐,赐茶,细细访问,一路上是何来去?灵山是何风景?如来是何行藏?唐半偈就将一路收了三个徒弟,如何降妖,如何伏怪,如何见世尊,如何付真解,一一细陈。喜得个穆宗皇帝手舞足蹈,几忘了天子之尊。即召小行者、猪一戒、沙弥当面,见果是奇形异貌。因赞说道:“若不具此法身,如何得能降妖伏怪!因又问道:“这真解果是如来所造么?”唐半偈道:“言一微妙,非出佛口,谁能阐发?”穆宗道:“既属真诠,理当造楼珍供,今且敕洪福寺暂贮。”即召洪福寺住持僧请去。
原来这洪福寺住持叫做不空,就是生有和尚徒弟,知道师父怀恨大颠,抑郁而死。今见大颠求了解来,朝廷恩礼,心下嫉妒。因穆宗命他请解收贮,就乘间献谗道:“昔年先帝差大颠到西天求解,原为要解真经。但思真经既讲错,为我佛封了,我佛又安肯将真解流传?若说此解的系传来,真经既封而不讲,要此真解何为?此中恐有奸人伪造,伏乞陛下查究。”穆宗听了,便沉吟不语,眼看唐半偈。唐半偈奏道:“陛下不必沉吟,此事臣僧曾启请如来,已蒙如来金旨,敕臣僧揭去封皮,开经重讲。”穆宗听了,便回嗔作喜道:“果有此事么?”唐半偈道:“臣僧焉敢假佛诳君?”穆宗道:“颠师既奉佛旨,不知几时可以开经?”唐半偈道:“开经日期,当听圣恩选择,臣僧焉敢擅主!但开经之日,须令各寺仍置一台,以便好揭封皮。”穆宗大喜道:“既是如此,天下望讲经久矣!不可再迟。”即命钦天盟选择了二月初八日上吉之期,仍命各寺置讲经台,以便好开。不空听见说开经,便不敢再奏,即承旨将真解情到寺中暂贮。穆宗打发完了,方降旨:颠师师徒四人,着光禄寺赐斋,候开经日另加升赏。
唐半偈吃了斋,谢恩辞出。因念懒云,依旧回到半偈庵来。懒云和尚迎着,叙说前情,不胜欢喜。闲话中说到封经不讲,佛教邪魔,也扫除了一半。懒云道:“老师不知,一向经虽不讲,至长庆三年,忽来了一个胡僧,生得浑身墨黑,自称是乌漆禅师。知道封了经讲不得,就另立一个教,叫做宗门。与人谈佛,只吐一言半语,要人参对。有人参对了,投着机便以为是;合不着意,便以为非。今日东三,明日西四,糊糊涂涂,到底不知参对了些什么!争奈东土的愚夫愚妇,偏喜在他乌漆桶子里讨生活,致他宗门一教,又沸沸扬扬兴于天下。”唐半偈听了,又蹙着双眉道:“何东土之不幸也!”因问:“这个乌漆禅师如今住在那里?待我去与他辨明大道,免他遗害。”懒云道:“他住无定处,大半在贵官长者之家,那里去寻?”唐半偈道:“纵寻不着,也可表我正道之心。”懒云道:“这也说得是。”因同了各寺各院去寻访。原来那乌漆禅师已知唐半偈是个正人,不敢相见,故意东西遁去。唐半偈寻了数日不见,就将如来赐的木棒交付与懒云,叫他留镇在半偈庵中。倘宗教盛行,流入野狐,可将此木棒镇之。又寻访韩昌黎,闻知他已升了侍郎。因王庭凑围了深州,奉旨解围,已不在京。
倏忽之间,已是二月初八日开经之期,那不空和尚见唐半偈许了开经,心下终有些疑惑。因与心腹商议道:“经封久矣,粘做一团。他一个凡僧怎能揭开?莫非是唐半偈的诈言?”心腹道:“若是诈言,到临期揭不开,定然要走。我们须多埋伏些人,留心防范。待他走时,捉住了以正其诳君之罪,便可与老师父报仇。”不空大喜。到了二月初八这日,就在大殿前搭起一座十余丈的高台,将揭不开的经文,并求来的真解,尽皆供在上面。又传城里城外各寺院,俱是如此。当日长安城中,已传遍洪福寺奉佛旨开经,都闹轰轰来看,真是人山人海。不一时,天子御驾,带领着文武百官,亲幸寺中,坐在大殿之上。唐半偈忙上殿朝见。穆宗问道:“这三藏经文锢成一片,虽说佛封,又不见封识,不知圣僧怎生样揭开?”唐半偈道:“佛法不可等闲思议,到开时自有神通。”穆宗听了欣然,就令阖寺僧人。鸣钟击鼓,请唐半偈上台。唐半偈谢了圣恩,就命小行者、猪一戒、沙弥三人在台下侍立,自身却现一道霞光,飞坐于高台之上。台下观看的人,都欢喜赞叹。只见唐半偈在台上,先将封锢经文捧在手中,向西默默祝赞了一回。然后放在经桌上,高声宣扬道:
“我佛如来,自无始以来,悯念南赡部洲人心贪诈,是个口舌凶场,是非苦海,万劫沉沦,不能度脱。因造此三藏真经,一藏谈天,一藏说地,一藏度鬼。要流传中国,超度群生。喜得大唐太宗皇帝一心好道,于贞观十三年遣陈玄奘佛师求请归来,信心流传。不意流传日久,渐入邪魔。陈玄奘恐违心祸世,复请佛旨封经。又幸宪宗皇帝一心好道,于元和十四年,复遣臣僧大颠远诣灵山,拜求真解,以解真经。又蒙我佛慈悲,慨颁真解,又敕臣僧大颠开经重讲。又蒙当今穆宗皇帝一心好道,乐行善事,择日开经。今正当开经之日,臣僧大颠不敢怠缓,谨命弟子孙履真现身,将大唐国各寺封经,俱一时开了,揭回封皮,赴灵山缴旨。”
小行者在台下听得师父叫他开经,忙将身一纵,跳到空中,答应道:“谨领佛旨开经。”又将身在空中团团一转,霎时间就现出百千亿个小行者,都对着唐半偈答应道:“谨领佛旨开经。”唐半偈分付道:“速去,速来!”忽一阵香风,众小行者东西南北而去,就散了一天。正小行者方落近案前,将封锢的经文上用手一揭,早不知不觉揭起一张金字封皮来,向空中一漾,然后放在经座之上。才放下,那些散去的小行者,早都各手持金字封皮一条,纷纷嚷嚷的争到唐半偈座前交纳。交纳完,小行者将身团团一转,霎时间仍合成一身,落下来在台旁侍立。穆宗天子与文武百官大众人等,一时看见,无不人喜神钦。都称扬赞美道:“佛法果是无边!”有许多好佛的,也不顾皇帝在前,尽倒身跪拜,口称活佛。穆宗也欢喜不禁,因传旨道:“既蒙佛恩开经,又值圣僧登座,且万姓齐集,请略讲一二义,指示群迷,也不负圣僧远求之意。”唐半偈领旨,任手即在真经内取出一卷,却是《金刚经》,又在真解中检出《金刚经解》来,同放在经案上。重爇檀烟,再添净水,朗朗将如来妙义,细细敷陈。敷陈的是:
甚深般若,无上菩提。
三乘妙典,五蕴楞严。
妙义如皎月一轮,精言如长天万里。
不即不离,非空非色。
言言心上佛,字字性中天。
唐半偈讲到微妙之处,只见半空中瑞霭祥光,一时罩满。天子点头赞美,大众合口称扬。须臾,讲完了《金刚经解》,穆宗着大众迎下台来。因见他师徒各具神通,十分尊礼,不空慌得只是磕头。唐半偈下台,即请命要回灵山缴旨。穆宗那里肯放,苦留着,要他讲完了三十五部。唐半偈因我佛原有敷宣之旨,便不推辞。遂日日登台,一连讲解了数日。只讲得:
一切有,俱非有,一切无,俱非无。
一切色,俱非色,一切空,俱非空。
一切心,俱非心,一切佛,俱非佛。
又讲了数日。只讲得:
不有中见有,不无中见无。
不色中见色,不空中见空。
无心中见心,无佛中见佛。
这一日,正讲到第三十五部《楞严经解》,讲解得真是微妙。天子并文武大众,一霎时俱悟大地灵明,方是真佛,无不踊跃欢喜。唐半偈还要讲解,忽人丛中闪出一个笑和尚来,看着台上,哈哈大笑道:“那和尚,讲够了,去罢!莫只管在热闹处卖弄精神!”唐半偈定睛一看,见是笑和尚,吃了一惊,忙飞身下台,上前拜谒道:“弟子怎敢卖弄精神,因圣旨敕讲,不敢不略宣大义也。”笑和尚又笑哈哈说道:“你既会讲经,须知这经是甚人求来的?”唐半偈道:“久知是唐玄奘佛师求来的。”笑和尚又笑道:“你认得我是谁?”唐半偈道:“实不认得,正要拜请佛号。”笑和尚道:“怎不认得?你且再细看看。”当有护驾官员,看见笑和尚数说唐圣僧,忙上前喝道:“唐圣僧奉旨讲经,你是那里来的野和尚,敢胡言乱语的阻挠,取罪不小!”笑和尚又笑哈哈说道:“你说他会讲么?这经我也会讲。待我讲与你们听,看比他讲的何如?”因一个笑哈哈,飞上高台端坐。一霎时,现出古佛真容。唐半偈忙举头瞻仰,方知是陈玄奘旃檀功德佛显化,因连连拜谢道:“我说屡蒙示现,必有因缘。原来就是佛师始终成就,恩德无量!”旃檀佛道:“不是成就你,原是成就我。今经已开了,解已来了,讲已明了,功已完了,快随我去缴金旨。”唐半偈说道:“弟子非敢久留,但虑求解不解,不如无求。”旃檀佛道:“慧根不断,自有妙心。你一人一口一舌,能解得几何?”二人正说未了,忽半空中又现出一位火眼金睛的菩萨来,乱招手道:“此何地,只管留连?快来,快来!”旃檀佛听得,便不顾众人,飞身而起。唐半偈虽急急要去,还打帐要拜谢天子。小行者早已收拾了封皮,叫猪一戒、沙弥牵着龙马,立逼道:“两佛已在空中,要去缴旨,迟不得了!”唐半偈只叫得一声:“万岁,臣僧去也!真经真解,万惟珍重。”一霎时彩云如绮,六圣俱投西去了。
穆宗与众文武臣宰,亲看见佛法如此灵验,尽心敬信。因另敕造楼供贮真解,又选天下有道高僧,精心讲解,不许堕入邪魔。一时佛法清净,至于不可思议。不期穆宗晏驾,敬宗即位,不知留心内典,就有不肖僧人,附和着乌漆禅师,高扬宗教,败坏言诠。虽间有智慧高僧,讲明性命,却又隐遁深山,不关世俗。所以渐流渐远,渐失其真。这是后话,不题。
且说旃檀佛与斗战胜佛,率领着唐半偈师徒四众,西来缴旨。到了灵山,旃檀佛因是如来弟子,来往惯的,不须传禀,竟一同进到大雄宝殿上。旃檀佛先将前事细细禀明,唐半偈方捧了揭的封皮,前缴旨。世尊看见,满心欢喜,将封皮收了道:“求去真解,以解真经,或因经悟解,或缘解明经,这场功行却也非轻。虽起于玄奘悯世慈心,也亏了大颠师徒远来志力。今既成功,可前来受职。”唐半偈忙率了小行者、猪一戒、沙弥,长跪佛前。世尊道:
“大颠,汝原系凡胎,并非夙器。喜汝自能有悟,一味清修。闻佛骨之妄言,即上正教之表;见求贤之皇榜,遂任远行之劳。寸心独得,不暇旁求,诚常清常净者也。即升汝为清净喜佛。
孙履真,先为妖获罪,后除怪立功,立身行已,殊有祖风。然先天后天,总属一体,不必异名,即仍升小斗战胜佛。
猪守拙,无父之夙业,有父之后功,未脱畜胎,皆缘种累。受其累,宜食其报,亦授净坛使者,分应天下。
沙致和,原系金身罗汉侍者,代师立功,师之功,即汝之功,亦宜证果金身。
龙马,曾为伏羲献瑞,久树儒风。今虽立功西域,有类逃禅。若竟收为狮象,名实有乖。今升汝为在天飞龙,常随人王帝主。
各各受命精修,另有升赏。”
唐半偈、小行者、沙弥闻佛升职,俱欢欢喜喜拜谢佛恩。惟猪一戒不言语。世尊道:“猪守拙不谢恩,莫非嫌净坛职小?”猪一戒道:“职位大小,于我何加?这倒不论。只是我父亲曾说,净坛乃受馨香之气,恐充不得饥肠,故不愿受。”世尊道:“未成佛,不知此味,成佛后,则馨香之气,胜似甘露醍醐。汝去享用自知。”猪一戒听了,方欢欢喜喜拜谢佛恩。一时,法座下金刚、菩萨、罗汉、伽蓝并旃檀佛、斗战胜佛,闻世尊论功升职,善恶分明,俱大生欢喜。绕佛三匝,一齐合掌念佛。念的是:
“南无燃灯上古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毗卢尸佛,
南无宝幢王佛,
南无弥勒尊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接引归真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娑留那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才功德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旃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大慈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广庄严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世静光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妙音声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清净喜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
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
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
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
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
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
南无净坛使者菩萨,
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诸佛念毕,忽世尊眉间,放出一道白毫光,照得三千大千世界,一时雪亮。观见东土沉沦,俱归极乐世界。正是:
前西游后后西游,要见心修性也修。
过去再来须着眼,昔非今是愿回头。
放开生死超生死,莫问缘由始自由。
嚼得灵文似冰雪,百千万劫一时休。
回目录
上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