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优钵罗国.就离取经地西天竺国不远了。虽说已经不远,唐僧师徒紧走慢走还是化了三天时间,才来到城下。猴行者指着城楼告诉唐僧说:“师父,这就是西天竺国,这里可是一天等于三年。进了竺国,佛住的鸡足山就在眼前了。”啊呀,千辛万苦,历尽艰难要找的西天竺国终于找到了。唐僧连忙从白马背上下来,掸去身上的尘土,整理好行装,这才带领徒弟一行七人步入城中。
唐僧师徒来到街市,只见到处一片瑞气,人畜车轿来来往往十分忙碌;又见香烟袅袅,花果累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实在是世上所少有的。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一座寺院前,举目观看,气势不同寻常,门上有一扁额,上写三个大字:福仙寺。师徒们见到寺院分外高兴,赶忙走了进去。他们先去拜见寺中主持,又拜见了厨头,然后就在寺院中游观起来。只见寺内到处都是香花异草,在清风中轻轻摇摆,散发出阵阵幽香。还有许多蟠盖随着清风微微摇晃。各个殿内,佛具齐全,还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珍世稀宝。在寺院中还见到了五千多位僧人。刚走完一圈,主持人便摇起金铃,厨头立刻摆好了斋馔。
吃饭时,唐僧对猴行者说:“行者,这里的斋食,我全都不认识,叫不出名字,而且吃着也感到和以前吃的斋食味道完全不一样。”猴行者回答说:“那是当然的。这里斋食可是西天佛所供给的,每样都是我们所没有尝过的新滋味,凡俗的人是不能够认识的。”
到了晚上,福仙寺的主持备了茶水,又来邀请唐僧师徒去叙家常。主持问唐僧:“你不辞辛苦,冒生命危险,走那么远的路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唐僧见主持问他来此的缘由、目的,便站起身来,双手合掌,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是奉大唐皇帝的命令,专程到这里,为大唐东土的百姓们求取佛法的。”主持听罢低头冷笑说:“我们福仙寺自建立,已有数千年,经历了许多代,从来没有听说过佛法。你说来此求佛法,这法在什么地方?佛又在何处?我看你这个人真是个痴子!”唐僧听后反问:“这里既然没有佛法,那又为什么有寺院,有僧人呢?”主持回答说:“我们这儿的人满一岁便开始诵经学习,常年累月,法性自通,哪里还用得着去寻请?”唐僧想想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说:“师父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生活在仙境一样的环境中,当然自幼就聪明。而我们大唐东土的众生是比不上你们的,所以还望师父你能指示我佛教的所在地。”主持看唐僧这样虔诚,就告诉他说:“佛住在鸡足山中。从这里向西看,有一座山灵异光明,那便是鸡足山。但是那座山是人走不进,鸟也飞不到的。”唐僧十分奇怪,又问:“为什么人到不了呢?”主持告诉他说:“从这儿出发,先要过一条千里大河,过了河到山下还有五百多里路。而这条河波涛汹涌,咆哮翻滚,人不要说渡过,就是靠近都不容易。山顶上有一门,佛就居住在那里。从山下到山顶石壁还有一千多里,而过了石壁才能到这个山门。我看除非师父你能飞,不然是万万到不了的。”唐僧听后没话可说,低头发愁。忽然看见猴行者正站在他的身边,就问猴行者:“我们要去山顶佛的所在地,还有万里山岩,千里水浪阻拦,你可有什么好办法没有?”猴行者宽慰唐僧说:“师父今天好好休息,等明天我一定会拿出好办法的。”有了猴行者这句话,唐僧才放心地去休息。
第二天,天刚亮,猴行者就对唐僧说:“这里的佛法也是顺其自然。师父你求佛这样至诚,我看只要铺好坐具,点燃名香,面向西竺鸡足山祈祷,就一定能求得佛法。”唐僧按照猴行者说的那样一一办好,虚心祈祷求请。福仙寺中的僧人都来观看。六位徒弟也跟着师父焚香跪拜祈祷,诚恳得齐声恸哭。说也奇怪,唐僧师徒的举动竟然使大唐东土的皇帝、百姓们都感应到了。那一日,唐朝皇帝和全国上下的百姓们,个个思念三藏,人人发出哀声。这西边和东面的至诚之情,感天动地,天地之间突然一下变得漆黑,黑得看不见脸面,辨不清五指。一时之间,雷声隆隆,毫光万道,只听得耳旁响起了打钹的声音。这样过了一段时阿,天空逐渐转亮。此刻,唐僧师徒发现刚才的坐具上堆着一大摞经卷。这种奇观使得福仙寺全寺僧徒敬佩得五体投地,连忙合掌称颂:这位和尚果然德行非凡!
唐僧见得到经卷万分激动,虔诚地向鸡足山佛住处拜了再拜,感谢佛恩。徒弟们清点经书,共有五千零四十八卷,样样俱备,唯独少了一本《多心经》。他们将经书驮在白马背上,收拾好行具,告别竺国僧人就启程返回。竺国全城的人都出来相送,祝他们护好经文,一路保重。大家都依依不舍,泪流满面,唐僧师徒感慨万端遂成一首诗说: 百万程途取得经,
七人扶助即回程。
却应东土人多幸,
唐朝明皇万岁膺。
建造经函兴寺院,
塑成佛像七余身。
深沙幽暗并神众,
乘此因缘出业津。
竺国西天都是佛,
孩儿周岁便通经。
此回只少珠《心经》本,
朝对龙颜别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