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今年二月,应邀撰写《淮安园林史话》一书,距离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在淮召开还有半年多。时间虽紧促,但地方文献与历代文人诗词、笔记中,有关淮安园林的记载琳琅满目,似可从容交卷。只是,我不打算就园说园,更不希望散编成历史资料的简单堆积。于是,自不量力地选择了借前人画笔描绘其然的同时,以深入研究与理性思考,探讨其所以然,即试图从两千多年来淮安人的哲学渊源、人生理念、价值取向,以及政治经济军事、风习民俗、环境变迁等影响本地古典园林萌生、发展、成熟、全盛、衰微的多方面因素入手,作一些深度发掘,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淮安园林史。为了追求全面准确生动,也未囿于存世的文字资料,而是将园主后裔或地方故老的追忆口述,连同园林遗存现场的考察记录也囊括进来,“贪婪”地既摭春花,亦拾芳草。无奈的是,有些古园美而不彰、盛而不传,有些历史资料暂时无从查阅,只能付诸阙如,良可惜也。正因求深求全而顾此失彼,虽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留给起草、修改的时间还是太少。一些观点可能还值得商榷;结构与文字又未及仔细推敲,有的地方显得粗糙,似欠允当;史实抄录过程中,也可能有错讹疏漏处,敬请专家、读者和家乡父老们教正。
淮安的古典园林如诗如画,然非诗非画,它是活生生的三维空间,是人们哭于斯、歌于斯、乐于斯的精彩舞台。一座座园林犹如一面面多棱镜,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兴衰、园主的沉浮。凝视着一个个渐行渐远的历史人物背影,若有若无地听到那或铿锵豪迈、或飘逸绝尘、或行尸走肉的脚步,时而带来灵魂的震撼,时而激起填膺的悲愤,时而引发会心的愉悦,时而还牵染出关于宇宙人生思考的淡淡的怅惘……总之,对我来说,都是一些难得而有趣的情感体验。虽无可免于赠芹献曝之讥,还是希望将这本书呈献给欣赏中国园林和关注淮安的朋友们,哪怕以如此滞拙的文字。
此书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曾得到刘怀玉、陈凤雏等先生以及淮安市政协文史委、园林局、档案馆、党史研究办公室、市志办公室、楚州区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协助;成书后,又蒙市委副书记刘广忠先生为之作序,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高岱明
二00五年八月
上一页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