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八、《西游原旨》白文亦非《西游记》祖本

 

有论者在《关于〈西游记〉的祖本和主旨问题》①(简称金文)一文中又提出,《西游记》的祖本是《西游原旨》的白文。乍读之下,始则惊讶,继之怀疑,最后却不免更添疑团。因为众所周知,《西游原旨》是清代后期的《西游记》版本;它的白文若是《西游记》祖本,这真可说是出人意外的独辟蹊径的新说了。但是,经过翻阅各种资料,反复斟酌,我对《西游原旨》白文说实在不敢苟同。

我以为金文关于世本即今本《西游记》的祖本是《西游原旨》的白文这一观点,是缺少根据的,经不起认真推敲的。总的说,金文“原旨白文”说的主要立论根据仅仅只有两点,即“分回”和“篇幅”。而对这两点,金文又拿不出言之成理的内证和外证,只是将它简单地置于如下断言的基础上来论证:“一般地说,祖本与今本之间,无论分回情况与篇幅长短,都不会相差太远。”其实,这一断言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规律性意义,是非常令人怀疑的。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事实说明:祖本和今本之间,分回情况与篇幅长短,既可能“不会相差太远”,但也可能相差甚远。《封神演义》与被认为是其祖本的《武王伐纣平话》之间,其分回和篇幅不是相差甚远吗?所以,单将分回和篇幅“不会相差太远”拿来充作论证祖本问题的大前提,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且不去说它。我们再看金文的具体论证。对分回,金文认为“今本《西游记》与《西游原旨》都是分回的,而且都是一百回。而从《永乐大典》本《西游记》,《梦斩泾河龙》一段文字来看,仅有原始的分回现象。且回目用词的文采较之今本《西游记》大有逊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分回情况上,今本《西游记》与《西游原旨》根相近,而与《永乐大典》本则差别较大”,对篇幅,金文认为:世本总字数约七十三万,《西游原旨》约四十三万,《永乐大典》本则更少,故“《西游原旨》与世德堂本较为接近”,金文由此遽下断言:《西游原旨》白文为世本的祖本。然而,不能不说,这样论证是毫无说服力的。为什么?关键就在:可能成为世本祖本对象的,是否必然在《西游原旨》的白文和《永乐大典》本《西游记》二者之间择一而不会有其它?回答当然只能是否定的。且不谈明代《西游记》版本除《永乐大典》本以外,尚有朝鲜汉语教科书所提到的《西游记平活》、朱鼎臣编《唐三藏西游释厄传》、阳至和《西游记传》、《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以及很可能还有当时曾经流行而现已遗佚的其它版本;就从清代《西游记》刊本来说,比《西游原旨》出现要早的,又有《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顺便指出:金文提到“《西游原旨》1819年”,有误。刘一明《西游原旨》撰写于乾隆年间,有自序一篇可证;初版于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而1819年本则为刘的门人夏复恒在常德府护国庵的重刊本),而在《西游原旨》之后,又有《通易西游正旨》。明清两代有这么多的《西游记》不同刻本,金文何独单单选中《西游原旨》的白文为今本的祖本呢?这里面难道有什么不可更易的必然性吗?我以为没有。就以金文为立论根据的分回和篇幅来说:分回而且分为一百回的,明清两代的《西游记》版本中如《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等都是;篇幅与《西游原旨》相近的则有《西游证道书》;而篇幅比《西游原旨》要大,字数与世本《西游记》更相似的,则又有《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新说西游记》等。可见,其中分回和篇幅条件与《西游原旨》相同甚至更佳,而且问世又比《西游原旨》早的《西游记》刻本有的是,金文为什么对它们撇而不论而恰恰选中《西游原旨》为祖本呢?个中奥秘实在令人煞费猜详了。

当然,金文从分回和篇幅来论证以后,紧接着还曾提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下面再拿《西游原旨》与今本(世德堂本)《西游记》作一具体比较”。不过,不幸的是这一“具体比较”,不但无助于金文“原旨白文”说,使之更站得住脚,相反,却帮了个倒忙,使“原旨白文”说更加破绽迭出。原因何在?金文的“具体比较”有三点,我们不妨逐点加以分析。

金文的“具体比较”之一是回次安排。金文指出:“世德堂本的‘九、十、十一’三回,依次相当于《西游原旨》(我们拿它作“早期本”的代表。按:此句原有;金文未说明《西游原旨》凭什么资格能作“‘早期本’的代表”)的‘十、十一、十二’三回。《西游原旨》第九回的文字基本为世德堂本所无”;接着,金文又对比列举两书各回的具体内容和回目调整的不同情况。这里首先应该承认,金文所说的两书不同情况都是事实;然而,问题是这种不同情况的出现是从《西游原旨》才开始的吗?稍知《西游记》版本演变常识者几乎都知道,这种不同情况並不是从《西游原旨》开始,而是比《西游原旨》早出世一百数十年的《西游证道书》、或早出世一百余年的《西游真诠》、或早出世五十年的《新说西游记》中就都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为世本所没有的在《西游原旨》中作为第九回的“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根本”即一般称为唐僧出世故事,发明权並不属《西游原旨》,而是属清初刊刻的《西游证道书》;《西游原旨》不过是沿袭《西游证道书》而已。而且清代的其它版本《西游记》所增加的这个第九回,也是沿袭《西游证道书》而来。这里应该再加指出的是,唐僧出世故事的内容本身却也並非《西游证道书》所发明和首创,因为这一故事在明代属简本系统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就已经有了。那么,会不会是《西游证道书》沿袭《西游原旨》,而《西游原旨》是沿袭《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当然不可能。而且即使《西游原旨》中这一故事是沿袭《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由于年代关系,它也当不了世本的祖本了,何况根本没有材料来证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但《西游证道书》这一回故事沿袭所谓“古本”《西游》却有资料证明。《西游证道书》第九回回评中说:“童时见俗本竟删去此回,杳不知唐僧家世……而九十九回历难簿子上劈头却又载遭贬、出胎、抛江、报冤四难,令阅者茫然不解其故。殊恨作者之疏谬。后得大略堂《释厄传》古本读之,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然后畅然无憾”。这一段话,为研究《西游记》版本演变留下了极为难得的可靠资料。据此可证明,唐僧出世故事是根据“古本”《释厄传》改编的。但这本古本《释厄传》究竟是指朱鼎臣编《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还是另指今已遗佚的其它古本,则不得而知;而且这一故事究竟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所写而在世本刊刻中刊落,还是非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之手,而为朱本那一简本系统所专有,则更不得而知,都待发现和考证。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这一唐僧出世故事以及将它编为百回本中的第九回,决非《西游原旨》白文所首创,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另外,金文还将《西游原旨》第十、十一、十二等三回内容和回目与世本第九、十、十一等三回内容和回目逐条相对比,以期证实“原旨白文”说,但这也没有任何意思,因为拿《西游记》清版其它本子的同样三回与世本对比,情况也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西游原旨》的这一情况也並非绝无仅有,而不过是沿袭清初的《西游证道书》而已,或者沿袭同属简本但出世时间较早的《西游真诠》而已。总之一句话,不是《西游原旨》所首创,因而将它充作论据来论证“原旨白文”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金文“具体比较”之二,认为《西游原旨》和世本的回目,除前述四回外,两书绝大多数都基本一样,只有大约二十个回目的个别用词有所不同,並列举七例说明。其实,这里所指亦非《西游原旨》所仅有,而仍是与比《西游原旨》出世要早的其它清版本《西游记》所共同。所以,回目基本相同的情况,也决非《西游原旨》中首见,而恰恰是《西游原旨》沿袭其它清版本《西游记》的结果。至于金文所举的七例回目,经笔者详细查对各种版本,从中又发现了不少更有趣的情况。不妨说,就明清各种百回本《西游记》回目的错综复杂看,从中很可探讨它们的版本演变关系,对此,容后再论。这里为说明问题,先就有关者略作简述。兹移录金文所举之表,表中黑点原有:

 

回次 世德堂本 《西游原旨》
第18回 高老庄大圣除魔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31回 猪八戒义猴王 猪八戒义猴王
第34回 巧算困心猿 巧算困心猿
第60回 牛魔王战赴华筵 牛魔王战赴华筵
第79回 寻洞妖逢老寿 寻洞妖逢老寿
第95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假合形骸擒玉兔
第99回 九九数完魔 九九数完魔


据笔者分析和推测,金文上表中,所谓世德堂本七回回目,实际上是目前通行的今本即世本校改本的回目,但这不完全是世本的原貌;而《西游原旨》的七回回目却是正文中的各回回目,因为《西游原旨》总目录中往往仅印回而无目。因此,我参照上表,将真正世德堂本的总目和正文中回目(简称正目)以及《西游原旨》的回目分别进行核对。发现《西游原旨》中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划尽”句之“划”应为“剗”,可能是金文误引或误排以外,其它六回无误。而金文世本回目则出入甚大,情况如下;第十八回,总目不清,正文缺回目;第三十一回,总目“义激”为“义识”,正目则为“义释”;第三十四回,总目“魔王”亦为“魔王”,正目则为“魔头”;第六十回“罢战”均与金文所举同;第七十九回,总目“擒妖”亦为“擒妖”,正目则为“求妖”;第九十五回,总目“真形”亦为“真形”,正目则为“形骸”;第九十九回,总目“灭”亦为“灭”,正目则为“残”,当为“剗”之误刻。根据以上情况,我又查阅了《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的相应回目,三书总目完全一样,列表于下:三书正文回目也大部相同,个别略有不同者于旁说明。这些资料系据台湾天一出版社影印本录出:

 

回次 三书总目回目 三书正文回目
第18回 高老庄行者降魔 全与总目同
第31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新说西游记》为“义释”
第34回 魔头巧算困心猿 《新说西游记》为“魔王”
第60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全与总目同
第79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西游证道书》为“除妖”
第95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新说西游记》为“形体”
第99回 九九数完魔划尽 全与总目同


上述资料表明:一、世本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所有明清百回本包括未列入表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都为“罢战”,这是符合该回所叙内容的,何独《西游原旨》为“大战”?显系沿袭上述某明清百回本时因音近误刻,所以不合该回所叙内容。二、世本总目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第九十五回总目“假合真形擒玉兔”之所以和包括《西游原旨》在内的所有清版本相应总目不一样(清版本为“魔头”、“形骸”),是由于世德堂本自身的总目和正文回目不一样所致;而《西游原旨》却和早期清版本相同;三、世本第三十一回总目已误为“猪八戒义识猴王”,已不切合该回内容,而正文回目又误为“义释”,《西游原旨》正文回目亦为“义释”;世本第三十九回总目“寻洞擒妖”,切合该回内容,而正文回目误为“寻洞求妖”,《西游原旨》正文回目亦为“求妖”,显系沿袭世本正文回目所致。从上述情况可见,总的说,不仅《西游原旨》回目文字与世本大体相同,而且清代其它版本亦大体相同。因此,怎么能说世本的祖本是《西游原旨》呢?如果硬要说是《西游原旨》,那还不是说是《西游证道书》或《西游真诠》或《新说西游记》来得更恰当吗?

金文“具体比较”之三,是举世本第十回和《西游原旨》相应为第十一回中的唐太宗入冥一段文字作对比,认为“比起《西游原旨》来,世德堂本《西游记》虽然加了不少文字,但並没有超出《西游原旨》的轮廓,而且两者间的渊源关系(由《西游原旨》加工为世德堂本《西游记》。按:括号原有)是很明显的”。其实,这一“具体比较”中所举之例及其所得结论也同样无济于事,甚至对“原旨白文”说的立论更不利。为什么?问题仍出在金文仅仅将《西游原旨》与世本该段作比较,而将清版其它各本完全撇而不论。其实,若将其它清版各本一对读,就会发现,象《西游原旨》那一段文字,与《西游证道书》和《西游真诠》等相应内容十分相近;而与世本相比,则世本又比较繁复。因此,我们也不妨照套金文所述,写下如下“结论”:“比起《西游证道书》或《西游真诠》来,世德堂本《西游记》虽然加了不少文字,但並没有超出《西游证道书》或《西游真诠》的轮廓,而且两者间的渊源关系是很明显的”。这样一来,我们按照金文的推论方法,就轻而易举地否定了金文的“原旨白文”说,而变成“《西游证道书》白文”说或“《西游真诠》白文”说了。也就是说,金文的推论方法並不是只能推导出“原旨白文”说。从而又一次证明“原旨白文”说缺乏任何必然性。然而,我们还要指出,把清代的任何《西游》版本的白文说成是世本即今本《西游记》祖本,都是毫无可靠根据的。金文在前引一段谈到《西游原旨》与世德堂本的渊源关系时,曾在括弧中说明:“由《西游原旨》加工为世德堂本《西游记》”,其实,这仅仅是金文作者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种推论也是毫无可靠根据的。金文有如下一段话,作者大概认为很有力,其实这一段话所论证的口径就是不严密的。金文开始说:“郑振铎……等等,都认为《西游原旨》等清刊本实际上是世德堂本的删节本。其实,实际情况很可能正好相反”。注意!这句话表明,金文作者似乎要把“《西游原旨》等清刊本”都看作是世本祖本了。但金文接着论述的口气又似乎变成单指《西游原旨》是祖本,根据就是:与世本魏徵给崔判官信中称唐太宗为“陛下”不同,《西游原旨》称“我主”。金文说“如果《西游原旨》的文字是抄自世德堂本,抄者决不会用‘我主’二字代替‘陛下’”。前半段指的是“《西游原旨”等清刊本”,后半段则单指《西游原旨》,这种论证显然自相矛盾,这且存而不论;又,为什么“如果《西游原旨》的文字是抄自世德堂本,抄者决不会用‘我主’二字代替‘陛下’”?金文对这一重要论点未作任何具体说明,这也存而不论。问题的关键是:按照金文所论,《西游原旨》将“陛下”改称“我主”,便可证明《西游原旨》的文字不是抄自世本,因而它是世本祖本;然而,金文作者有没有想到过如下的情况:将魏徵信中的“陛下”改成“我主”二字,是否一定是《西游原旨》的专利,而别的清版本《西游》无权改?或者说,《西游原旨》这样改是它的首创,而比它早出世的清版本《西游》都称“陛下”未改为“我主”?不幸的是事实恰恰与金文作者的愿望相反。将“陛下”二字改成“我主”,不仅仅是《西游原旨》的专利,而且也不是《西游原旨》所首创。试举二例:一是《西游证道书》中的魏徵信:

 

辱爱弟魏徵顿首书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忆昔交游,音容如在。……奈何阴阳各天,不能面觌。今因我主倏然入冥,料是对案三育,必然得与兄长相会。万祈俯念交情,设法放我主回阳,殊为爱也。容再修谢。不尽。


二是《西游真诠》中的魏徵信:

 

……忆着交游,音容如在。奈何阴阳各天不能面悟。梦中临示,始知兄长高升。今因我主入冥,料是对案三曹,必然与兄相会,望祈俯念交情,设法放我主回阳,殊为爱也……


此外,《新说西游记》的魏徵信中也未称“陛下”,而同样改为“我主”。可见清代早期《西游》版本的魏徵信中,恰恰与《西游原旨》一样,都将“陛下”改为“我主”。这一事实,不但将金文中最后一个被视为“原旨白文”说的“充足理由”式的论据完全推翻,而且也直接动摇了金文否认“《西游原旨》等清刊本是世本删节本”的观点。

论证至此,已可知金文提出的世本《西游记》祖本为“原旨白文”说是不成立的。那么,会不会是这样:金文的论证虽有缺陷,但“原旨白文”说本身在探讨《西游记》祖本时可能有某些合理性和启示性?这也不对。事实是:不但《西游原旨》不可能是世本《西游记》祖本,而且,包括《西游证道书》在内的一切清刊诸本都不可能是世本《西游记》祖本。

其实,刘一明撰著《西游原旨》时,所据《西游记》本子究竟是什么,在他的《西游原旨序》中是有所透露的。《西游原旨序》中说:“憺漪道人汪象旭……以心猿意马,毕其全旨……不特埋没作者之苦心,亦且大误后世之志士,使千百世不知《西游》为何书者,皆自汪氏始。其后蔡、金之辈,亦遵其说而附和解注之。凡此其遗害,尚可言哉?”汪象旭即是《西游证道书》作者;蔡指蔡元放,他在乾隆十五年左右重订和增评过《西游证道书》,金指何人待考。同序又说。“自悟一子陈先生《真诠》一出,诸伪显然,数百年埋没之《西游》,至此方得释然矣。但其解虽精,其理虽明,而于次第之间,仍未贯通,使当年原旨,不能尽彰,未免尽美而未尽善耳。予今不揣愚鲁,于每回之下,再三推敲,细微解释。有已经俗一子道破者,兹不复赘,即遗而未解,解而未详者,逐节释出,分晰层次,贯串一起”。《真诠》即指陈士斌《西游真诠》。这就是说,刘一明批评《西游证道书》,推崇《西游真诠》,而他撰著《西游原旨》的意图只是弥补《西游真诠》之不足而已。这种意思,在嘉庆六年苏宁阿《西游原旨序》、嘉庆二十四年瞿家鏊《重刊西游原旨序》和樊于礼《读西游原旨跋》中都有所提及。这就清楚说明,刘一明撰《西游原旨》时所根据的祖本根本不是什么邱处机的“西游”古本,他在序中甚至连明代《西游》刻本也未提及,他所根据的仅仅是清代版本。主要是《西游真诠》和《西游证道书》而已。而《西游原旨》的白文充其量不过是《西游真诠》和《西游证道书》的改写本罢了。至于金文注四中说的“邱处机写《西游记》(祖本)时,大概也是有祖本的。这个祖本很可能是《永乐大典》本即《西游记平话》”,则纯粹是毫无根据的随意之言。邱处机是否《西游记》作者容后再论,问题是邱处机的生卒年是公元1148—1227年,约生活在南宋时期北方的金国和元太祖时,距修《永乐大典》( 1403-1408)约200年。因此,如无可靠资料,怎能臆断《永乐大典》本《西游记》平活产生于邱处机之前即南宋初期之前?


————————————

 

① 金有景作,载《南都学坛》 1989年第4期。

 

         本书篇目:

一、《西游记》是文艺小说而非科学著作

二、戏墨寓至理  幻笔抒奇思

三、巧构妙境出高格

四、呆子形象面面观

五、美猴王美在哪里

六、圣僧和愚氓的合影

七、阳本不可能是《西游记》祖本

八、《西游原旨》白文亦非《西游记》祖本

九、“大略堂《释厄传》古本”之谜寻解

十、《西游记》陈《序》称“旧有《叙》”是指虞《序》吗

十一、虞《序》倡《西游记》邱作说可信吗

十二、《西游证道书》“原序”是虞集所撰吗

十三、邱处机不是《西游记》作者

十四、陈元之并非《西游记》作者

十五、吴承恩永远活在人们心灵中

后  记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