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凭秃笔弄造化涵天地于掌中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能够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驾齐驱,脐身于“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的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不同流俗的艺术特色。
1.奇中见奇
《西游记》最突出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奇”。
前面我们说过,玄奘法师只身闯荒漠,赴绝域,求真经,这一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浪漫色彩,在普通人的眼中那是一个不可再现的传奇,于是众口纷纭,越传越神。原本真人实事的历史,渐渐演变成想出天外的神魔故事。经过几百年的民间流传,奇幻色彩渐增渐浓。选择这样一个奇情浪漫故事,本身就是对读者好奇尚异审美趣味的一种顺应,因为人们对于耳目之外的不可知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心,而《西游记》恰恰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具有其它作品不可比拟的优势。
从人物造型上看,《西游记》与其他几本“奇书”可以说迥然不同。他书人物多是帝王将相、江湖草莽以至市井细民,是人们耳目之内司空见惯的“常”人。《西游记》则充斥着怪模怪样半人半仙(妖)的一群。本属自然界的精灵偏偏又有了人的情感,动物性、人性、神性集于一身,造就了《西游记》中独立特出的“一群”,它们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
论长相,拿师兄弟三个来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那可真是一个比一个酷。孙悟空是身高不满四尺,毛脸雷公嘴,罗圈腿儿,拐子步,还总喜欢做出一副咨牙倈嘴的怪样。猪八戒更是帅呆了:莲蓬嘴,蒲扇耳,挺着个大肚子,笨拙无比;沙和尚则是满头红发,青脸獠牙,两只大眼睛明亮又闪烁(“两只圆睛亮似灯”)。说起来实在没几分“人模样”,所以,西行途中,有幸见识哥儿几个尊容的人,每每惊呼“妖怪来了!”就连本领也一如其人。孙悟空“属猴”,所以动作轻灵矫捷。会驾筋斗云,一跟斗出去就是十万八千里。变化起来,不论是飞鸟还是游鱼,都以灵动见长。生性活泼淘气,不论对敌对友都喜欢恶作剧,不论如何艰难的事,他都会在笑声中解决。他的淘气事也太多,什么在如来手丫里撒尿啦,钻进妖怪肚子里发疯啦,哄魔头喝尿啦,捉弄八戒上当啦,一时半会儿说不完。而且特别喜欢吃桃子(当年玉帝命他看管蟠桃园,实在是决策上的大大失误)。这种活泼跳脱、顽皮淘气的的性格与他猴样的外形正好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至于猪模猪样的猪八戒,身上则秉承了太多猪的基因。论外表,不仅那只长长的莲蓬嘴长得别致,便是那对蒲扇般的大耳朵,也显得与众不同,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用途。白虎岭上唐僧因为不满悟空几次杀人,将他逐回花果山,结果,宝象国遇难,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囚禁在铁笼中。这时沙僧被擒,白马受伤,八戒只好去请猴王,危急之中,大耳朵派上了用场,“那呆子正遇顺风,撑起两个耳朵,好便似风篷一般,早过了东洋大海……”(第30回)大耳朵居然能当船帆用!另外,猪八戒背人攒的那点儿私房钱,也是揌在耳眼儿里边的。这对大耳朵真是不可多得!更奇的是他的性情,贪吃好睡,爱占小便宜,进取心不强……总之,和农家小院儿关系忒密切。所使兵器也堪称一绝,竟是一枚九齿钉耙。偏偏又有一身夯力气,犁地锄菜就成了他的看家本领。在高老庄期间,他就是凭着自己的一身夯力气,才当了人家的倒蹅门女婿。变化起来也一如其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若说变轻巧华丽飞腾之物,委实不能;若说变山,变树,变石块,变土墩,变赖象、科猪、水牛、骆驼,真个全会。”(第67回)他确实也只会变一些诸如水牛、胖汉、山石、树木之类的笨东西,如果要他变化一个身形灵巧的小女孩儿,可就难为他了。在陈家庄,他变得那“一秤金”,一张女孩儿的脸,却挺着个大肚子,最后还是行者助了他一口仙气,才完成了这艰难的“蜕变”(第47回)。
其他“人”的造型上也都有类似的特点,先声夺人。狮陀国的青狮精“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老象精则生得“身高三丈,卧蚕眉,丹凤眼,美人声,匾担牙,鼻似蛟龙。”大鹏精“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第74回)战斗起来,狮子精的拿手本领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敌人一口吞下肚,再慢慢消食儿;大象精当然用鼻子去卷,三魔则振翅一煽……
还有那老鼠精、蜘蛛精、蝎子精,因为是女身,外表无一例外长得花容月貌,令人销魂,实际上又都没脱动物本性。那金鼻白毛老鼠精住陷空山无底洞,“周围足有三百余里”“窠穴甚多”,洞中套洞,要想进去必须从上往下钻。蜘蛛精的防身本领是肚脐眼儿里咕嘟咕嘟冒出鸭蛋粗细的白丝,搭起网子粘住敌手。蝎子精则手使一柄三股钢叉(其实就是蝎子的钳脚),用尾针作为克敌取胜的暗器。叫人防不胜防,机警如孙猴也吃了大亏。蟒蛇精更奇,所使两根软柄枪,竟然是他的“两根信□(左木右忝)”……这种人物造型在百回本《西游记》中随处可见。
另外,《西游记》作者笔下令人啧啧称奇的还有那些神佛妖魔变幻无方、相生相克的法力。如孙悟空、二郎神、牛魔王都有七十二般变化;蠢笨如猪八戒还有三十六般变化呢;哪吒太子可以变成三头六臂;白骨精可以随意变化少女、老妇、老翁;青面獠牙的黄袍怪,摇身一变,可以化作一个俊俏郎君。再如,孙悟空大起来可以变成顶天立地的巨人,小下去,可以变作蟭蟟虫,钻进敌人的肚子里。当然,这里面又存在一个“一物降一物”的问题。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够猛,四海龙王的雨水都扑不灭,却禁不住观音菩萨净瓶甘露;蝎子精霸道,如来、观音都惧他,可一见昴日星官就现了本像,骨软筋酥死在地下。只因为昴日星官的原身是只大公鸡,正是它的本命克星;黄花现的多目怪(蜈蚣精)就怕毗蓝菩萨(她是一只老母鸡);孙悟空一个筋斗可翻出十万八千里,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儿。他可以肩挑两座大山,健步如飞,却拿不起观音的净瓶。正由于有了这种相生相克,才使得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奇幻。
能够为这一“奇”字锦上添花的还有层出不穷的法宝。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本是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海神珍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长起来“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小起来缩成一根绣花针揌进耳眼儿;罗刹女的芭蕉扇小如一片杏叶,可放在口中,长起来足有一丈二尺长短,“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八百里火焰山可一扇而消;金角银角大王的玉净瓶与红葫芦,敌人只须应一声,就装在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獬豸山赛太岁的紫金铃放烟、放沙、放火,神仙难敌;青牛怪的金刚琢“凭你什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其他如黄眉童子手中的乾坤袋、金鈸;大鹏怪的玉净瓶也都各有千秋。
以上的“奇”还只停留在外表,固然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但最奇的却是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外表下,这些精怪们,都有一颗尘俗的心,其性格的某些方面与社会人极端相似。他们身上有着世俗人的各种欲望,有亲情,包括母子情(如罗刹女和红孩儿;金角、银角和九尾狐)、父子情(牛魔王父子;半截观者与李天王)、甥舅情(黑水河鼍龙与西海龙王)、叔侄情(如意真仙与红孩儿)、翁婿情(碧波潭老龙与九头驸马)、姊妹情(蜘蛛精、蜈蚣精)、兄弟情(悟空、八戒三人不算,妖精结拜的尚多,金角银角大王;狮陀国狮、象、鹏;车迟国虎、鹿、羊)……全部罗列出来的话,简直就是一张世系亲情表!另外,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目的,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凶强霸道(如红孩儿);有的自得其乐(如牛魔王);有的好色(如黄袍怪,玉兔精);有的好名(如荆棘岭的几棵千年老树精,以风雅自诩);当然有一大部分渴望长生,希望永脱轮回。途径吗,有凭借个人努力修为的,有要通过服食、采补走捷径的(众男妖一致想吃唐僧肉,众女妖多半想和唐僧上床就是为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儿。
正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欲望,所以作家笔下的妖魔,就不再仅仅是具有兽性(或者说自然属性)的精灵了,他们有了人性,他们成了社会人、现实人的参照。这种人性、神性、兽性的融合,使这些形象平添了几分神秘。
除了在形象塑造上处处体现出作者的奇情异想之外,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上,也时时透出一个“奇”字。
在作者笔下,天宫海藏、贝阙瑶宫、森罗宝殿乃至西方灵山胜境,海外的十洲三岛,或令人心向往之,或令人流连忘返,或令人心生恐惧。既有“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的花果山水帘洞瀑布(第1回);也有绿杨环抱,小桥流水的高老庄(第18回);还有挂着“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春联,一片温馨浪漫的莫氏山庄(第23回)。当然也有“时闻鬼哭与神号,血水浑波万丈高”的奈何桥(第10回);有“形多凸凹,势更崎岖”,“阴风飒飒,黑雾漫漫”的幽冥背阴山(第10回);有“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八百里流沙河(第8回);有寸草不生,“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的八百里火焰山(第59回);有“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的荆棘岭(第64回);有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稀屎衕(第67回);有“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的白虎岭(第27回)……奇景异境层出不穷。
而这种奇妙的景物描写与环境渲染,无疑为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奇中见奇。以第四回孙悟空乍入天宫那一大段景物描写最为典型: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目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官……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座重宝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玉簪朱履,紫授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城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身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一方面,极好地铺排了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天宫胜景,令人肃然起敬。另一方面更妙的是,这是第一次登上天宫的孙悟空眼中所见,这里面又夹杂了猴王的钦羡之情,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好玩。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用在这里并不过分。
《西游记》之奇还表现情节发展上往往出人意表,平中见奇,善于变化。
如第三十三回,孙悟空被妖魔银角大王遣下三座大山压住了,刚刚脱身出来,金角、银角大王又派手下小妖伶俐鬼、精细虫拿玉净瓶和红葫芦来装人,山神土地都在为大圣捏一把汗,读者的心跳频率也在加剧,不曾想孙大圣搞出个“葫芦装天”的把戏,变出一个七寸长的大紫金红葫芦,声言可以装天。一番装神弄鬼的演示,念动咒语,要求玉帝将天借与他装半个时辰,给玉帝大大的出了一道难题,不借吧,惹不起;借吧,从来没听过天可以装。不仅玉帝气糊涂了,就是读者也被搞晕了。还是哪吒清醒,用真武的皂旗遮住了日月星辰,一时间,伸手不见五指。搞得两个小妖心甘情愿将两件宝贝来交换。可怜受了愚弄的小妖嘴里还在念念有词“若有半声不肯,就上灵霄殿上,动起刀兵!”简直让人笑破肚皮!对这一段奇文,叶昼批道:“说到装天处,令人绝倒。何物文人,奇幻至此?”“大抵文人之笔,无所不至,然到装天葫芦处,亦观止矣!”①不仅批点者要叹为观止,就是读者又何尝不为这神奇莫测的文字所颠倒呢!
再如,车迟国同虎力、鹿力、羊力三仙斗法,先是将皇帝放进柜中的青桃子,啃的只剩下桃核;再将皇后放进的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破烂流丢儿一口钟,已是令人忍俊不禁;最奇的是将虎力大仙的道童变成一个小和尚。当那个傻乎乎的“小和尚”敲着木鱼、口宣佛号走出柜子的时候,不仅三个妖怪、国王皇后以及文武大臣们惊叹,读者也不得不为这灵心慧思所折服,难怪批点者一再感叹:“何物文人,奇幻至此!”
类似的情形实在太多了,什么唐僧忽然被妖怪变成了老虎,白马忽然之间又恢复了龙身,居然与妖魔一场恶斗(第30回);什么两个大男人因为误喝了子母河的水,搞大了肚子(第53回)……,直叫人目眩神摇,气为之夺。
《西游记》妙就妙在这种奇幻的文字随处可见,有人曾经说过“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②,算是对《西游记》这种奇幻笔墨的最好总结吧。
2.说假如真
尽管《西游记》作者的奇情异想处处出人意表,但却并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得益于他说假如真的创造力,真正做到了“酌奇而不失真”。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其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殊出于见见闻闻之外,伯益所不能穷,夷坚所不能志,能于山经海录中别树一帜,一若宇宙间自有此种异事……”③把原本不可能存在的东西,说得煞有介事,这是作者的本事。关键在于他在追求奇幻美的同时并没有忽略艺术的真实。尽管笔下都是些耳目之外的奇人奇事,但由于这一切都根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就有了所谓的“幻中之真”,正是这一点真实,为《西游记》赢得了广大读者。《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不一样,对后三部书而言,题材本身要求创作者写出“人情物理”,体现出笔下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合理性。而《西游记》在这一点上显然要求更高,因为它是神魔题材,极易流于荒诞不稽。但《西游记》作者成功地克服了题材本身带来的难点,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一位批点者总结出了《西游记》的成功妙诀:“《西游》妙处只是说假如真,令人解颐。”④由此看来,《西游记》创作的成功和《三国》、《水浒》等现实题材作品没什么两样,都在于合理的艺术虚构、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
对于《西游记》的人物而言,有人曾经说过:“《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摹索,亦知出自何人,则正以为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⑤这就是说,作家充分注意到了人物性格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每一个人的语言、行为都是高度统一的。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好胜、执著、永不言败。所以不论是大闹天宫,还是西天取经他都是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另外,他对自己的名声看得很重(所以最忌讳别人叫他“弼马温”)。每每在敌人肚子里捣鬼,却从不肯下杀手,只怕坏了自己的名头,颇有些江湖豪侠的风度。猪八戒则沉浸在自己的动物本能之中无力自拔,除了食物和女人几乎没有别的追求。还忒喜欢打落水狗:毒敌山的蝎子精已经死在地上,他却来了精神,“一顿钉钯,捣作一团烂酱”。(第55回)在朱紫国,孙悟空将打死的妖精摔在阶下,他跑上去就筑了一钯,大叫道:“此乃老猪之功。”(第70回)。沙和尚的特点是老实忠厚,不多言不多语,默默地做自己该做的工作,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但对取经事业出奇地执著。唐僧是出了名的心慈面软,偏偏又固执己见。因为有了这样的性格基调,往往在同一件事情面前师徒四人反应各不相同。作者正是这样抓住了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写起来个个不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的创作充分注意到了细节的真实,使全书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象《西游记》这样洋洋洒洒的长篇巨制,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一些大的场面描写固然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但每每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处,也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非凡的文字功力。“四圣试禅心”一回,猪八戒一心想做人家的上门女婿,中了人的圈套还不知道,进入内院之后有一段描写:“却说那猪八戒跟着丈母,行入里面,一层层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尽都是门槛绊脚。”(第23回)只“门槛绊脚”四字便活画出八戒当时难以自持的猴急心理:只想尽快入洞房成亲,脚下的路都顾不得了。再如第四十八回,通天河灵感大王使妖法冻住了河水,唐僧取经心切,想踏冰过河,又不知冰面是否冻实,猪八戒又显出了他的本事,“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呆子笑道:‘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接下来又想出用稻草包着马蹄避免冰面上打滑的好主意。此时读者的心思恐怕正像行者想的一样:“这呆子倒是个积年走冰的!”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使得这种原本虚幻的文字当中多了几许真实。
说到生活气息的浓厚,大家首先想起的恐怕是牛魔王一妻一妾的争风吃醋。其实类似的情节不止一处。第九十七回,铜台府师徒四人被寇员外家属诬陷杀人放火,下在大牢。悟空弄神通营救,本来以他的本事怎样折腾也不为过,可偏偏让他听到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谈话。原来,是一对起早磨豆腐的老夫妻,老头烧火,妈妈儿挤浆,二人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妈妈,寇大官且是有子有财,只是没寿。我和他小时,同学读书,我还大他五岁。……其实也是他一步好运,娶的妻是那张旺之女,小名叫做穿针儿,却倒旺夫。……”行者意外地知道了寇员外老伴儿的小名叫“穿针儿”。这下好玩了,接下来他便叫着张氏的小名,冒充寇员外显灵,吓得那张氏忙不迭地说:“好老儿啊,这等大年纪还叫我的小名儿!”赶忙吩咐儿子去官府澄清真相,还唐僧师徒一个清白。这一段无心听来的话帮行者解决了难题。对此批点者感叹:“豆腐老儿夫妻私语,咄咄如画”,⑥“《西游》妙处专在冷处着精神,如此等处,妙不可言。”⑦充分意识到这种细节真实给小说情节艺术带来的魅力与活力。
《西游记》的成功与这种“说假如真”的创作特色是分不开的。
3. 妙语解颐
《西游记》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诙谐幽默。在行文之中时时透出一种“趣”来。这种“趣”几乎无所不在,达到一种随手生春的艺术效果。大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气氛的烘托,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人名,无不显得匠心独运。以至于李评本《西游记》专门有“批趣处”。
在人物塑造上,孙悟空与猪八戒这一对儿可以说是相映生辉。孙悟空的调皮与猪八戒的愚笨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在这种对比之中透射出一种滑稽美。
孙悟空被评论家誉为“趣猴”。他的外形、语言、行动中充满了“趣”。说到外形,他身高不满四尺,可手中的金箍棒却有一丈多长。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第3回),试想,血盆大口是不小,但一张血盆似的嘴如果长在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头上,怎么看都小了点儿,大概要比所谓樱桃小口还要小吧。(你说作者一时疏忽可以,后出的《西游证道书》就改为“口似血池”,但同样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滑稽笔墨。)再象第七十回,朱紫国降赛太岁,因为紫金铃发挥威力,行者“不觉灰沙飞入鼻内,痒斯斯的,打了两个喷嚏,即回头伸手,在岩下摸了两个鹅卵石,塞住鼻子”。一只小猴子的鼻孔会有多大,鹅卵石会有多大?作者这种不动声色的玩笑实在妙极了。他不止一次运用失调的比例,夸张的言词来营造一种滑稽效果。至于说行者身上那点儿形体特点也一直没忘了加以发挥,只不过不像《西游记杂剧》中的通天大圣那样动则炫耀某些部位尺寸超常而已。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诙谐而不流于油滑。一截猴尾、两块红屁股在不经意之间都会营造出一种喜剧氛围。闹天宫一回,猴尾变作庙后的旗杆给自己带来点儿小麻烦(第6回)。平顶山那次,变老妖妈妈去营救唐僧等,结果猴子尾巴刚一掬起来,就被八戒看破喊了出来,行者心有不甘,接下来再变小妖,偏偏两块红屁股又泄了天机。至于那泡猴尿就更不用说了,不止一次派上用场。我佛如来的手丫缝,大概至今还有尿骚气吧。车迟国的几位“大仙”更冤,居然还亲口尝了尝,只差没说:味道好极了!
类似的还有他的言语,有时雅致,有时粗俗,但都恰到好处,惹人发笑。雅时可以引经据典,如第一回,率领群猴进驻水帘洞之后,要求群猴履行前言拜他为王,便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论语》都搬出来了,以致评论者批道:“老猴也曾读《论语》”(李评本眉批)。再如猪八戒加盟之后,孙悟空称之为“放屁添风”。对妖怪则时常自称外公。当赛太岁傻乎乎问道:“那个是朱紫国请来的‘外公’?”悟空一本正经地答应:“贤甥,叫我怎的?”(第71回)读者实在是憋不住想笑。
《西游记》里能和孙悟空媲美的首推猪八戒。猪八戒的语言、行动,比之悟空又是十足的八戒特色。
如第三十回,黄袍怪将唐僧变成猛虎,猪八戒不得已去请孙悟空,见面之后又惭愧,又害怕,惭愧的是当初自己在师父面前一再进谗,师兄被逐,才导致了今天这个局面;害怕的是猴哥挟嫌报复,所以不敢上前相认,只好混在小猴里边磕头,大圣早就看见了,却故意向:“你是哪里来的夷人?”“抬起头来我看。”猪八戒见躲不过去了,“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长嘴是他的标志!
再如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八戒做开路先锋,劈头撞见群魔正举着图像,准备按图索骥捉拿师徒四人,八成不禁自语:“怪道这些时没精神哩,原来是他把我的影神传将来也。”当小妖指点着,这个是唐僧,那个是孙行者时,“八戒听见道:‘城隍,没我也罢了,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口里唠叨,只管许愿。”(居然用猪头去许愿,也不怕自残骨肉。)当听说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时,“慌得个把嘴揣在怀里藏了,那怪叫:‘和尚伸出嘴来。’八戒道:‘胎里病,伸不出来。’那怪令小妖使钩子钩出来。八戒慌得个把嘴伸出道:‘小家形,罢了,这不是?你要看便就看,钩怎的?”’长嘴又成了累赘!
由此可见作者诙谐风格之一斑。仅仅是形体上的一点儿特征,哪怕是一截猴尾,或者一张长嘴,也能给读者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人物命名上(尤其是小妖的姓名)作者也颇花费了一番苦心。什么精细鬼、伶俐虫(第33回);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兴烘掀、掀烘兴(41回);奔波儿霸、霸波儿奔(第62回);有来有去(70回);刁钻古怪、古怪刁钻(89回)……层出不穷,不仅念起来爽口,听起来悦耳,而且还透着那么一股子滑稽劲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名号和行为之间有绝大的差异。精细鬼、伶俐虫听起来肯定应该是不吃亏的主儿,偏偏看上了大圣的大红葫芦,梦想装天,结果被人家骗去两件看家的法宝。急如火、快如风快倒是快了,红孩儿让他们几位去请老爸牛魔王,结果有眼无珠,在半路上急急忙忙请了大圣变化的老牛,让孙悟空白做了一回便宜爸爸。有来有去命更苦,一出门就遇上了孙悟空,变成了“有去无回”。刁钻古怪两位,也没能“刁”“钻”起来,最后引鬼上门,被人家连窝儿给端了。
而整部书里最有趣的名号当推老孙当年的官衔儿——弼马温,你可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空名,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原来民间传说,在马厩中只要放上一只猴子,就可以避免马群发生瘟疫。是这么一个“避马瘟”!所以,孙悟空会以猴子的身份被愚弄当了玉帝的“粥马温”,为他饲养天马。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到了作家笔下,也变得饶有兴味儿。
由此可见《西游记》的滑稽、诙谐是无处不在的。正如胡适所说:“《西游记》有一点特长处,就是他的滑稽意味……《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⑧
4. 绵里藏针
表面上看,整部《西游记》都沉浸在一片滑稽、谑浪的喜剧氛围中,然而就在貌似轻松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张冷峻的面孔,在滑稽、谑浪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忧世愤俗的赤子之心。所以论《西游记》的艺术风格,又不能不提它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
前文说过,《西游记》那位不知名的作者,将自己的一腔不得已全都寄寓在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上。所以他笔下的天地人三界无一不是黑暗腐朽透顶。就连人们心目中的圣地——西方灵山也未能免俗。佛祖手下的伽叶、阿傩居然借传经之机公然向唐僧师徒索要取经人事,因为没有达到目的,便传下了无字真经。当悟空等嚷上灵山,佛祖如来却轻描淡写地说: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至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麦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子孙没钱使用。你如个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分明是属下犯了错误,但如来却曲为遮掩,正因为有了如来的纵容,二尊者第二次传经,依然坚持索要人事。唐僧无法,只好把一路化斋用的紫金钵盂奉上。“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了,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第98回)这就是神圣的灵山!这就是高高在上的神佛!他们已经褪尽了笼罩在头上的神圣光环,露出了可笑、可悯的嘴脸。(我一直奇怪,当唐僧师徒离开灵山,观音查看难薄发现尚少一难,为什么不将阿傩、伽叶索要取经人事算作一难?明摆着的“刁难”嘛!)
神佛如此,妖魔也同样不能免俗,“作《西游记》者,不过借妖魔来画个影子耳”。(批点者这一针见血的评论完全可以作为读者的阅读指南。)而那些人间国度就更是触目惊心,多半“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车迟国、比丘国、灭法国,真正是一国赛一国,国王要么昏庸透顶,佞道灭僧,要么荒淫无耻,危害于民,总之一句话,都是些祸国殃民的东西!结合明中叶以来宪宗、世宗等宠信方士,迷恋长生之道的现实,小说中的一切迨非虚指。作者的笔端凝聚着对时局的忧愤。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作者所讽刺的神佛、人主以及妖道邪臣与嘉靖帝等简单地对应起来。作者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笔下的艺术形象宣泄出来,他对整个神灵世界乃至人间国度的批判,其实矛头指向的是自己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所以他的批判才具有深广的现实意义。
小说的讽刺锋芒一方面称得上冷峻、深刻;一方面又涵盖极广,几乎无处不在。如第九十三回,师徒们行至布金禅寺,因八戒吃相难看,“馒头、素食、粉汤,一搅直下”,惹得全寺僧人都来看热闹,沙僧暗中提醒八戒注意形象,要“斯文”,八戒一急,大喊起来:“‘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也道:“二哥,你不晓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本来是嘲笑八戒吃相难看,可信笔一挥,就变成了挖苦天下肚里空空的“假斯文”。真正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就是《西游记》!无处不“奇”,“奇”里面透出“趣”,“趣”里面显出“真”,“真”里面又带着“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李卓吾评本《西游记》第33回总批。
② 袁于令《李卓吾评本西游记题词》。
③ 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
④ 李评本《西游记》第94回总批。
⑤ 睡乡居上《二刻拍案惊奇序》。
⑥ 李评本97回总批。
⑦ 李评本97回眉批。
⑧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上海书店82年版。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