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重 新 认 识 和 评 价 吴 承 恩


杨 俊


  摘要 无论从历史与文学思想发展上来衡量,吴承恩都应当居明代文学(诗文)中的一席之地。即使在中国文学史上,吴承恩也堪称一流大家。他丰富的阅历与多才多艺的秉赋相辉映,造就他诗人的气质﹑词人的情怀,思想家的胸襟与卓识。
  关键词 吴承恩 明代文学 《西游记》


  曾几何时,吴承恩一直湮没无闻,直到上世纪初,鲁迅﹑胡适考证出百回本《西游记》与吴承恩之关联,吴承恩才被世人瞩目。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之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内的一大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在“否吴说”“疑吴说”们看来,没有《西游记》便没有吴承恩如日中天的声誉与价值。
  这实际上是一种违背文学史发展规律的偏见。
  从近百年关于吴承恩事迹的研究情况来看,随着诸多史料的发现﹑求证,人们对吴承恩的经历有了基本认识。虽然发现百回本《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之功应归于鲁迅﹑胡适,但对吴承恩生平事迹用力甚勤﹑收获甚大的当数叶德均、刘修业、赵景深﹑苏兴﹑刘怀玉等。20世纪80年代,江苏曾摄制电视剧《淮海浪士》。关于吴承恩的传记文学也出过多种,著名的有朱道平的《吴承恩》(大众文艺出版社)﹑王永泉的《吴承恩全传》(长春出版社)。新时期出版的几大部中国文学史均在《西游记》章节中添上一笔“作者问题”“吴承恩”,而在明代文学诗词文曲等章节里均不提或避开吴承恩,这是一种极不符合历史与文学发展的怪现状。
  无论从历史与文学思想发展上来衡量,吴承恩都应当居明代文学(诗文)中的一席之地。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自幼聪颖敏慧,“髫龄即以文鸣于淮”(①)。明天启《淮安府志》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同治《山阳县志》誉之“工书,嘉靖中岁贡生,官长兴县丞,英敏博洽,为世所推,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
  吴承恩一生坎坷,历经明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朝,中秀才后便屡困场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才补得一名岁贡生,六年后去北京吏部候选,仅获得浙江长兴县丞 的卑微官职。为官不久又被诬陷为“贪污受贿”而遭革职拘禁,后被平反,又有“荆府纪善之补”。
  他是一个奇才,在诗词﹑书法﹑绘画﹑围棋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才高八斗”,在诗词赋曲上堪称“制作大手”。《长兴县志》称他:“性耽风雅,作为诗,缘情体物,习气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辞微而显,张文潜后殆无其伦。”明代淮安知府陈文烛在《吴射阳先生存稿叙》中评道:“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明堂》一赋,铿然金石。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盖淮自陆贾﹑枚乘﹑匡衡﹑陈琳﹑鲍照﹑赵虾诸人,咸有声艺苑,至宋张耒而盛,乃汝忠崛起国朝,收百代之遗文,采千载之遗韵,沉辞渊深,浮藻云峻,文潜之后,一人而已,真大河韩山之所钟哉!”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②)。“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朱彝尊《明诗综》四十八谓其诗‘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 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③)吴承恩的见识非凡,不仅看到当时的文坛之弊,而且能跳出复古主义的圈子,独树一帜,强调“谢朝华”“蓄多识”“去陈言”“漱芳润”。在诗文创作中,“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不致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④)。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独步文坛。
  他的诗文“率自胸臆”“师心匠意”,据现存240余首诗歌词曲﹑障词及颂赞来看,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二郎搜山图歌》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横行的黑暗现实,期望“胸中磨损斩邪刀”“救月有夭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这与《西游记》赞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气概何其相似?《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露是何等逼真而传神:“夫不独观诸近世之习乎?是故匍匐拜下,仰而陈词,心悸貌严,瞬间万虑,吾见臣子之于太上也,而今施之长官矣;曲而跽,俯而趋,应声如霆,一语一偻,吾见士卒之于军帅也,而今行之缙绅矣;笑语相媚,妒异党同,避忌逢迎,恩爱尔汝,吾见婢妾之于闺门也,而今闻之丈夫矣;手谈眼语,诪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赠卫侯章君履任序》道“况乎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竟,其何以为之哉?”这与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污浊与官吏的腐败揭露何其相似,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何等敏锐细致。百回本《西游记》对天宫﹑龙宫﹑地狱的弄虚作假﹑官官相护﹑肮脏交易的披露多么令人浮想联翩啊!他的《陌上佳人赋》堪与陶潜《闲情赋》相媲美。《宿田家》“柴门闭流水,犬吠花上月”堪称绝句精品。最能表现他个性的则当数《送我入门来》﹑《赠沙星士》﹑《答西玄公启》,“狗有三升糠分,马有三分龙性”“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并自称“淮海竖儒”“蓬门浪士”。
  他的诗文词赋曲艺术特色鲜明,成就卓著。在明代文坛丝毫不逊于“前后七子”﹑唐宋派诸大家。他的诗情真意切﹑激情四溢,多有名篇佳作传世。如《海鹤蟠桃篇》﹑《春晓邑斋作》﹑《杨柳青》﹑《长兴作》﹑《秋兴》﹑《金陵客窗对雪》﹑《田园即事》﹑《桃源图》﹑《堤上》﹑《舟行》﹑《题沈青门寄画海棠用东坡定惠院韵》等。词则托物寄情,真趣盎然,颇“有秦少游之风”。名篇有《点绛唇》﹑《浣溪沙》﹑《如梦令》﹑《西江月》﹑《满江红》等。小令﹑套数清新隽永﹑意蕴深长。名作有《沉醉东风》﹑《醉太平》﹑《水仙子》,《驻云飞》﹑《梁洲序》﹑《满庭芳》(春游)等。恰如张绵也先生所评“上自汉魏盛唐,下至宋元诸家靡不出入其间,师兼众长而不拘一格”“在艺术风格上,有汉魏的古朴,有盛唐的豪放,有晚唐的清丽,也有元白的平易”(⑤)。
  他在文论上又颇有建树,论诗作文讲究“情”“趣”。他在《留翁遗稿序》中道“是编所载,率多乡国之应酬,山溪之吟咏,所谓什之一二者。然即观之,则有见夫其情适,其趣长,其声正,庙堂之冠冕,烟霞之色象,盖两得之;诚有得之言,治世之音也。岂与夫事聱牙而工藻缋者同日而语耶?”论诗说文讲求“情”是中国文论的传统,吴氏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显而易见。而推崇“趣”则是当时的时代风尚。公安派之袁宏道﹑戏剧大家汤显祖均把“趣”作为评价文章的标准。在文学创作上强调“情”“趣”恰是针对当时文坛的复古主义之风,期望冲破复古拟古的牢笼,恢复文学创作的本性——“独抒胸臆,不拘格套”。吴氏恰恰是唐宋派﹑公安派之先驱同道,其意义决不仅限于此。
  更为可贵的是,他毕生致力于神怪小说创作与探索,先作有《禹鼎志》,虽散佚,却有“序文”留存于今,从中可以探寻到他关于神怪小说创作的理论与实践。“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他认为神怪小说的创作不能仅仅停留于对魑魅魍魉的揭示,要再现社会现实,“借神魔而言情,托鬼怪而喻意”,给世人以“鉴戒”“警示”。这不正是强调小说的社会教育功能吗?他在其中系统地叙述了神怪小说《禹鼎志》的创作过程;首先,应对“奇闻”“稗史”“好益甚”“闻亦奇”,充分积累占有——“旁求曲致”,并“贮满胸中”,这是创作的首要基础与条件。其次,要借鉴前人创作经验,学习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要“日与懒战”,才能达到“斯盖怪求余,非余求怪”的境界。这恰好揭示了神怪小说创作的秘诀真谛,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对创作洋洋大观的长篇神魔小说杰作——百回本《西游记》奠定了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使中国神魔小说创作的高峰并非无根之木,而是源于斯又超于斯的伟大创举。
  他对文艺鉴赏又颇有卓见,这既得益于他工书识画的基本素养,又取决于他丰富的阅历与敏慧的眼光。在《序伎赠写真李山人》中,他论述了李山人画肖像的三种境界,十分精辟地提出了提高艺术修养的三个不同阶段。著有《花草新编》,他选编的标准是“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艺,不惟其类。丽则俱收,郑﹑卫可班于雅﹑颂;洪纤并奏,郐﹑曹无间于齐﹑秦。”这与他的诗文词曲及小说创作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在明代文学史上,吴承恩堪称一流大家。他丰富的阅历与多才多艺的秉赋相辉映,造就他诗人的气质﹑词人的情怀,思想家的胸襟与卓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今已到了应该恢复其历史地位与价值的时候了,让我们走近吴承恩,还之以公道,“严霜积雪俱经过,试探取梅花开未开”,《西游记》永恒,《射阳先生存稿》永恒,吴承恩则更永恒!


  注释: ①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
  ②《吴射阳先生存稿叙》
  ③《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版。
  ④李维桢《吴射阳先生集选叙》
  ⑤《漫说西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已刊于《光明日报》2006年7月28日(第7版“文学遗产”专栏,有修改。)


  安徽芜湖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 邮编:241000
  电话:0553-2219598(宅)13095491758

Email:yangyeqiu123@sina.com.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