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西游学”的兴起
——未来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运用


 

未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被引进后,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内发生了一系列巨变,关于"2000年的中国"的研究等等便是尝试的开端;然而,未来学理论被运用于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还是八十年代后期。鲜明的标志便是“西游学”的兴起。

作为新学科的未来学虽然源于欧洲,但未来学思想则在中国很早就有了。从上古的《周易》、《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到明代的《西游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朴素的未来学思想,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对未来社会充满无限的喜悦、哀伤和矛盾,使得二十世纪的西方哲学家、文学家们也惊诧不已。《西游记》作为世界不解之谜将逐步被破解开来,为人类未来科学思想、社会生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从七十年代开始。《西游记》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为中心,日本、朝鲜、新加坡、美国、苏联、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的汉学家不仅翻译了这部作品,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研究中。八十年代中叶以来,一门以未来学为基础的“西游学”正在崛起。

“西游学”名词最早出现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召开的中国第二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上。我在向大会呈交的论文《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势在必行》中提出:"科学的'西游学'就是研究《西游记》的学问,从狭义上说是属于人文科学的文学研究,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历史学、民俗学、法学、社会学、物理学、数学、美学、未来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这一思想早在一九八五年春季就已酝酿,当时针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危机论",我提出传统的《西游记》研究也存在着危机,要想走出危机,必须"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多学科、多范畴地研究《西游记》,重新认识和估价它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以促进现代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昌盛。我之所以要提出“西游学”,是因为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游记》中具有无限丰富的现代意识、思想和价值,值得当代人借鉴,必须重新评判它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不朽功绩。在此基础上,我完成了《西游学论稿》、《西游记研究新探》两书。

一九八八年,中央电视台和香港亚洲电视台同时播出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为普及和宣传《西游记》立下汗马功劳。《西游记》电视剧导演杨洁女士同中国未来研究会有关同志谈到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已将一切现代化手段都用上了,还未能全面地将《西游记》中"金箍棒"、"紧箍咒"、"千里眼、顺风耳"等超前未来意识发掘和展现出来。王绍臣、刘松根同志以未来学理论向《西游记》研究纵深发展,终于完成《西游记的超前意识未来观刍议》一文,提交到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第十届"世界大会"上,这是一次可贵的新探索。一九八八年六月十五日,中国未来研究会发出关于开展《西游记》理性思维研究、举办《西游记》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的信函鲜明提出:"《西游记》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古典文学著作,它还是一部具有超前未来意义的作品,具有无限丰富的理性思维内涵的作品,是一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系统、多学科从宏观至微观全方位开放的、具有未来超前意义的全息立体思维模式的作品,理性思维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恢宏丰富,远可以和美国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相媲美。"不久,北京《理论信息报》刊登了征文启事,引起了全国学术界极大的关注。

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至三日,中国未来研究会发起、主办的全国首届《西游记》超前意识未来观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淮安市隆重举行,大会秘书处先后收到五十余篇学术论文,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讨论,王绍臣代表中国未来研究会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建设中华科学新文化作出新贡献》的学术报告,明确了会议宗旨:"发掘《西游记》理性思维之精华,服务中华科学新文化即大文化的建设。""举办这次学术会,就是为了从《西游记》的小文化研究中走出来,进行大文化研究,从单纯研究《西游记》的历史文化中走出来,进行超前意识未来观的大文化研究,还《西游记》和吴承恩以本来的面目、意义、作用和地位——不亚于甚至超过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的意义、作用和地位。"他从未来学角度论定《西游记》是一部具有强烈超前意识的古典科幻小说,是一部从宏观到微观到总体观的全方位、开放型、立体的形象化的大文化作品。它除了有传统文学意义上的成就外,还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超前未来意义,有着无穷的理性思维的意蕴。他列举了"紧箍咒"、"千里眼"、"顺风耳"、"七十二变"等事例,指出《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古典神话小说,还是一部科幻式的未来学著作,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未来哲理。

叶杰民在《〈西游记〉理性思维索引》论文中,从气功修持、人名地名、神通(特异功能)、易学(太极、阴阳、八卦)、基因遗传、中医中药、时空观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西游记》理性思维的科学性、隐喻性及其与气功、特异功能和现代科学等方面的关系,指出:"《西游记》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古典文学作品,而且是一部具有未来超前意义的科学巨著;更是一部修炼气功的心法要诀。"刘松根等同志对《西游记》中的改革开放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对于研究《西游记》的大文化意识很有见地。刘怀玉同志在《多功能的使用工具:金箍棒——〈西游记〉神魔武器的启示》中考察了金箍棒的十三种功能,认为《西游记》中的神魔武器是人类追求多功能使用工具的思维成果,它启迪人们不断发明创造,以至于才有今天的现实。多功能的金箍棒的构思,强烈地表现了吴承恩理性思维的超前性和幻想的科学性。

此外,有人从哲学自主精神的角度论述孙悟空在强化争取自主地位的主观条件、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不行使支配权、依靠集体力量等方面的超前意识;有人从政治学角度指出《西游记》"反映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想及军民参政意识";有人指出"(《西游记》)是一部中国明代社会生活'小百科';有人还说"他(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这部鸿篇巨著,让人们寻找一个他没有找到的真理、实现一个他没有实现的世界";有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阐发了《西游记》的理性思维——"科学的发展在于寻求联系、寻求制约、寻求约束"。

这次会议开拓了“西游学”研究的新局面,给沉闷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吹进了一股清新爽朗的气息;中国未来学研究者和《西游记》研究者首次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西游记》的理性思维、超前意识、未来观,实现了"未来学"与"文学"的首次联姻。虽然大家对未来学怎样来指导文学研究还缺乏经验,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启示人们,《西游记》研究要想走出"低谷",必须吸收新的学科理论、方法,才能取得辉煌的未来。


 

“西游学”的提出虽然很晚,但早已存在,它的历史要追溯到《西游记》产生之时。中国明代作家吴承恩根据唐代名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这一真实历史故事,在唐代以来的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实际,形成了《西游记》的总体格局,以超前的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诸多极富有现代和未来思想的故事、人物,使这部作品终于成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为什么叫"奇"?就因为当时的评论者们已朦胧地意识到书中具有那一时代无法解开的神奇奥秘。明代万历年间刊出的《李卓吾批评〈西游记〉》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价和研究吴承恩《西游记》的评点本,此本开宗明义就说"读西游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关于作品主旨,第十三回总批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这为后来的"求放心"说作了开拓。袁于令将《西游记》与《水浒传》并举,点出作品中心是"寓五行生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陈元之认为"此其书(指《西游记》)直寓言者哉",这是最早提出《西游记》是寓言的人。谢肇浙说:"(《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盖亦求放心之喻"。从明代评论者们的言语看,人们已基本注意到要探求《西游记》的主旨、思想寓意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探索还显得不够成熟。

清代学者对《西游记》研究有所深入,无论人数质量都超过了前代,主要代表评论家有刘廷玑、张潮、张书绅、张含章、刘一明、含晶子、解弢、王阳舰阿阁老人等。刘廷玑说"《西游记》为证道之书";张潮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张书绅说"(《西游记》)只是教人诚心为学,不要退悔","'西游'二字,实注解'大学'二字,故云《大学》之别名","即是一部《心经》";张含章说(《西游记》)"乃明示三教一源。故以《周易》作骨,以金丹作脉络,以瑜迦之教作无为妙相";刘一明从内容、形式多方面深入探究,提出四十五条读《西游》要法;含晶子说《西游记》是"入道之门,修道之序,成道之功,深切注明,无一毫不告学者,其用心亦良苦矣","以佛为依归,而与道书实相表里";解弢称《西游记》为"神怪小说中之杰作也";王阳健说"《西游》,寓言也";阿阁老人说"《西游》者,中国旧小说界中之哲理小说也。"纵观清代学者对《西游记》研究情况,虽有不少说道、讲禅、印证《大学》等言词,确使人如坠云雾之中,但也可看出《西游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的荒唐之言应当批判,但在“西游学”史上则不妨作为一家之言。

从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学者们都将《西游记》著作权定在了元代长春真人邱处机头上,以讹传讹几百年。直到一九二四年,鲁迅、胡适同时在明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上找到吴承恩撰《西游记》的证据,并结合作品、作者身世考证出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才将这段几百年未了的公案解决。鲁迅、胡适、郑振铎还对《西游记》版本进行了深入研究。鲁迅的结论是"杨本"为"吴本"的祖本,"吴本"源于"杨本";胡适结论是"杨本"删节了"吴本";三十年代中期,由于"朱本"以及《永乐大典》中有关《西游记》材料的新发现,郑振铎提出三种本子的关系是"吴本"——"朱本"——"杨本","吴本"所祖乃《永乐大典》本。关于作品主旨,胡适提出"游戏说","玩世主义",鲁迅基本赞同。

建国后,《西游记》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5年)属起步初始阶段,第二阶段(1966-1976年)属倒退停滞阶段,第三阶段(1977-1988年)属深入发展阶段。建国四十年,《西游记》研究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短短三年多时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相当于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九年上半年长达二十一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总数的两倍半以上。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开过四次,全国报刊发表的论文总数约六百篇。淮安《西游记》研究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西游记》的地方群众学术组织。

回顾《西游记》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十分自信地宣布,“西游学”的体系初具规模,已能够独立地成为一门新学,与"红学"一起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西游学”以未来作基础,与人才学、教育学、青年学相联系,研究目标与今天和未来社会提高人的素质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明清两代的评论家将《西游记》当作神学专著,放到崇高、庄严而神秘的佛门内作为佛徒修行得道的入门书;有人更将它奉若求《大学》(古代"四书"之一)的秘籍,当作做人求功名的"圣书";这既说明有人错误地理解了作品本意,也证明其中一定孕含着丰富而属于未来的思想精蕴。


 

“西游学”存在不仅以历史漫长著称,而且以范围广阔令人注目。作为一门学科,它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研究对象,还具有与社会生活发展同步的效应、目标、范畴。从总体上看,它具有宏观、微观、中观和总体观。研究其文学艺术性——中观,研究其作为文化范畴的历史背景——宏观,研究其文本本身(考据、辞章、义理)——微观,研究其宏观、中观、微观世界的主体意识,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范畴,则形成总体观。具体而言,它主要分两大类:一、作品与思想,二、影响与运用。第一类作品与思想,是以考据学、文学、美学等原理研究作者、作品的思想意蕴,传统的文学研究便是如此,这在学术界已取得较大的成绩。第二类影响与运用,便是将作品放到中国、世界文化史的大范畴内进行研究,重新估价它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至于"运用"则是以未来学、社会科学的观点来探讨其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从而丰富和发展未来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思想、理论。这项研究是“西游学”适应现代化,走上科学轨道,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关键。我提出“西游学”的目的正在于此。

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的《社会科学报》以"开展超前意识未来观研究发掘《西游记》理性思维的精蕴——杨俊提出:在社科领域内探索《西游记》的科学价值"为题作了如下介绍:"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代表了中国神魔小说的最高成就。然而,在当今已不能囿于古典文学范畴了。近年,对《西游记》研究有两种倾向:一是对过去'传统'反思,主张恢复传统,或以传统拯救现实。一是以未来进行先思,主张以未来的模式改造现实。《西游记》反映的是过去的生活,但它以宏观、微观的全方位系统展示了人类的未来。从人类学角度,可看到它将人的孕育、生长、发展过程鲜明地展现。从社会学角度,它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史。从未来学角度看,它预示了人类向未来迈进的艰难历程,以意识的超前性、思维的多元性、理性的核心性、智慧的超群性显示了理性思维的神采。探寻《西游记》的理性思维流程,有助于优化思维模式。发掘《西游记》的理性思维精蕴,为我国科技腾飞、经济振兴服务,则是《西游记》研究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文摘周报》十月六日、《文摘报》十月十二日均选摘)我在《人类未来的预见者——〈西游记〉理性思维新论》中对上述论点进行了系统阐释,这是我十多年研究结果的初步展示。

“西游学”运用范围极其广泛,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各种连环画、图片、扑克、火花、邮票、商标、剪纸、工艺品举不胜举,既丰富了当今的社会生活,也给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凭借、根据、母题。《西游记》还充当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据初步统计,《西游记》已有日、英、德、法、意、西班牙、俄、捷克、罗马尼亚、朝鲜、越南、波兰、匈牙利、世界语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日文译本最多约三十多种。海外对《西游记》研究十分注重,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书过程、语言特色、版本源流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作品以很高的评价。一九八八年五月下旬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华文书展"上,《西游记》读物有五十多种,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大闹天宫》等使少年儿童爱不释手。新加坡新闻与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集团经理马宝山先生在为欢迎中国《西游记》艺术团来访所作献词中说,我们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失掉了不少宝贵的传统文化,现在大家已觉察到这一偏差,并努力弥补这方面的损失。我们有必要为推广文化艺术、帮助人们认识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作出贡献。主办《西游记》剧组的公演,其意义就在这里。

近年来,《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形象在日本的书籍、漫画和电视广告中频繁出现。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呢?据日本有关专家说,八十年代紧张的生活节奏,强烈的竞争意识,都象一条无形的索束缚着人们的生活,而身怀绝技、嫉恶如仇、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孙悟空,自然成了人们喜爱和崇拜的偶像,这反映了日本人对现代生活的厌倦。我认为,科技现代化在日本带来副作用,唯有以良好的文化素养、超脱的意识方能使未来生活更完美,孙悟空形象的现代意义正在于此。"孙悟空"还飘洋过海到美国,美国梁挺博士编著的《超时空猴王》更是将科学技术与孙悟空联系起来,让孙悟空在宇宙空间里大显神通。孙悟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现在中、法两国电影工作者合拍的《风筝》中。猪八戒也不甘落后,以《猪八戒背媳妇》为名的木偶剧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木偶节上获得最高奖。匈牙利语《西游记》译本二次印刷近五万册。在举世瞩目的科学盛会——一九八五年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上,日本著名的综合出版社——讲谈社别出心裁,以大脑为研究对象,为观众探索人脑奥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直径为十九米、高为四米的大脑模型中放映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的新故事片——"孙悟空'人脑探险记'"。日本经营管理者还将《西游记》作为新一代管理人员必读的三本书之一。事实说明,“西游学”已超出了作品本身和中国范畴,走向了世界大范围。海外对《西游记》的关注已不仅仅的文学范畴,正在向影响和运用范畴迈进。世界各国对中国《西游记》的关注、研究正说明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未来意义,研究本身也恰好与人类未来和发展的总目标相协调,更带有浓厚的超前意识未来观。


 

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不景气相对照,“西游学”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原因何在?我认为,这正是未来学给《西游记》研究提供无限广阔而远大的前程和勃勃的生机。中国未来学者们将眼光首先投到《西游记》上并非偶然。《西游记》展示了人类无限丰富而博大的未来思想(精神),它是中国人民奉献给全人类富有典范性的宝贵财富。以未来学作基础的“西游学”正在充当发掘《西游记》理性思维精蕴、超前意识未来观的光荣而伟大使命。

我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谈到对《西游记》研究的最新看法:一、《西游记》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形象化的人生教科书和未来学著作。《西游记》中孕含着极深的义理,曾哺育了几十代中国人,也必将给未来的人类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二、《西游记》在中国及至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的地位应当重新认识。国外已十分重视《西游记》的理性思维,正在尝试着研制《西游记》式的物质文明。我们应当开拓文学艺术与理性思维、社会科学和超前意识未来观结合的新途径,为世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三、“西游学”应弘扬中国文化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我不同意,有人所说的"中国文化缺少近代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的观点,《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就有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直至被封为"斗战胜佛",就鲜明地体现出中国人的民主精神。《西游记》中关于宏观、微观、中观世界的展示,"紧箍咒"、"金箍棒"、"如来佛手掌心"、"千里眼"、"顺风耳"等的精心设计,就朦胧地体现了超前意识未来观的科学意识。因此,研究《西游记》的超前意识未来观,发掘其中蕴含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四、“西游学”以未来学理论、方法为基础,将打破单一的封闭格局向多元化开放体系靠拢,将更富有时代性、科学性,为人类学、社会学、物理学、化学、未来学、文化学、生物学等提供更多的借鉴,从而推动整个人类未来的科学事业。

站在未来学角度鸟瞰《西游记》研究,九十年代的“西游学”将在下列几大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关于吴承恩生卒年和《西游记》成书年代,虽然争议很多,但近二十年来不断有新材料发现,许多研究者身体力行投入到实地考察之中,这一问题可能在九十年代得到解决。其次,关于作品主题和思想倾向众说纷纭,新的分歧、争执仍在酝酿之中,必将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其三,关于《西游记》比较文学的研究将会涌现更多的力作,丰富和发展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用比较美学理论从纵深方面进行研究,将《西游记》与本国同时代或前后文学作品作比较,也将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四,用未来学观点研究《西游记》,发掘其理性思维和超前意识未来观,将使研究由微观走向宏观。其五,对于《西游记》审美艺术,虽有人不断探寻,但仍是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其六,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探求《西游记》的科学价值将成为《西游记》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前奏曲,必将打破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小圈子而迈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未来学研究的总体观时代。

总之,“西游学”队伍将不断壮大,以中国、日本、美国、苏联、匈牙利等国为骨干力量的《西游记》研究联合体将逐渐形成。一批专门从各个角度、以多学科知识来全面系统研究《西游记》的"西游学家"将会涌现,“西游学”专著也将陆续问世。固然,那种单纯从古典文学角度着眼的研究虽有存在的可能,但毕竟不会如今天一般的普遍化了。异域他乡的新视角、新探求必将推动“西游学”迈入更辉煌的境界。中外文化交流的大格局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趋势,将使九十年代出现“西游学”的“蜜月期”。二十一世纪“西游学”成为显学也是完全可能的。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