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味潜斋新说本中的假冒货
《新说西游记》是清代百回本《西游记》的唯一全本,在《西游记》版本演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说本《西游记》的版本有多种、据该书批者张书绅《总论》所署,原刊本当印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又有其有堂刊本印行。这两种刊本无疑是《新说西游记》的最重要的版本,国内多有收藏。但是,比较起来,最流行的,当推光绪十四年(1888)刊行的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图像》。此书书前,除批者张书绅《总论》、《自序》等文以外,又另有王韬《序》。王韬是清末著名文人,曾著有文言小说等多种行世。但是,他对《西游记》的情况却似乎所知甚少。他在《序》中,一开头就说:“《西游记》一书,出悟一子手”;后来又说:“或疑《西游记》为邱处机真人所作,此实非也”。有清一代,自汪象旭《西游证道书》力主邱处机作《西游》说以后,一直甚为流行。直至清末,才有人或加否定。王韬也不主张邱作说,认为与邱有关的是另一部《西游记》,只是“书与同名”而已;但王韬将著作权归于“悟一子”,则更加大错特错了。悟一子即陈士斌,他批注了一部《西游记》,即《西游真诠》,此书一出,的确很流行。但是《西游真诠》的白文即真诠本《西游记》本身,却并非陈士斌所撰,据找分析,充其量不过是以证道书本《西游记》为底本,参考明代《西游记》全本略加补充而已。证道书本是节本,真诠本当然也是节本。王韬笼统说“《西游记》一书,出悟一子手”肯定不对,这是一。其次,王韬所序的明明是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因为味潜斋主人翻刻此书时,每回加上了l幅图,又有绣像20幅,所以改书名为《新说西游记图像》,然而不管怎样改头换面,以招徕读者,总之还是一部《新说西游记》,但王韬《序》最后竟有“因序《西游记真诠”一语,竟把完全不同的两本书,混为一谈,这肯定也不对。
王韬写《序》时,看来并未目见味潜斋的这部《新说西游记》书稿,否则,他读一读张书绅的自序和总论等文,也就不一定会如此落笔出错。有趣的是翻刻此书的味潜斋主人,他也没有发现王《序》中的这些差错。大概一则对《西游记》版本演变上的许多复杂情况并不太了解;二则他请王韬写序,说到底也不过是取得名人效应,故照刻不误。
不过,王韬所序的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在清末民初的确可说广为流行;80年代时又经中国书店影印发行,故各地图书馆和一般读者多拥有此书。
问题是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中,不但有上述误导,而且又掺入赝文,也就是说,它不完全是按照张书绅原刊本或其有堂本翻刻,而是掺进了别的版本《西游记》文字和别人的批语,
我发现的假冒货有两回,即第三十一回和第三十二回及其全部批语。
怎么知道它是假货呢?很简单,如果手头有张书绅的原刊本或其有堂本《新说西游记》,稍加对读,便真相大白,立刻便知道这两回文字并不是《新说西游记》原件。如果手头没有张书绅原刊本和其有堂本,则情况要复杂一些。我们不妨分成三部分,来具体揭示其真相和根究其来源。
其一是关于这两回文字的回前总批和回后总批。《新说西游记》每回正文之前都有回前总批,正文之后又都有回后总批,短则数百字,长则千余字。即使检翻味潜斋本,除第三十一、三十二回以外,其它九十八回莫不如此。但是,借恰是这两回,却都没有回前总批;回后总批虽有,却又与其它各回的回后总批不一样:总批一开始,都先有“悟一子曰”四字:悟一子是《西游真诠》作者陈士斌。稍加检翻和对读,便查到这两回的回后总批,原来是从《西游真诠》移用。而《西游真诠》无回前总批,故这两回之前的总批也付缺如,如果《西游真诠》有回前总批,则味潜斋本也必将移用无疑。
同时,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中是以儒家经书来解释《西游记》,他在书前卷首都曾列出各回的主题:或一回一题,或数回一题,如第一回是“大学之道”;黑风山二回(第十六、十七回)是“物格而后知至”,并在正文回前总批前顶格标明,大概是作为读者阅读该回的指导思想。第三十一回属宝象国故事的5回中,主题为“戒之在色”,即顶格题署于第二十七回回前总评前。而第三十二回属莲花洞故事的4回中,主题是“生财有大道”,本应顶格题于第三十二回的回前,味潜斋本中连同回前总批均无。
其二是这两回文字的正文。我们不妨将它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西游记》略作对照,便可发现,味潜斋本的这两回文字要比人文本少1/5或2/5,单诗词偈语原有8首,已被删去6首半。人文本是据世本校点的全本,而这两回实际上是节本。而且这只要与新说本其它各回相对照,也不难发现这两回文字大不一样,显得非常之短。那么,这两回已被删节的文字,究竟是翻印者自行删削的呢?还是从明清两代中其它节本移用?如果我们将它与明代的节本杨闽斋本和唐僧西游记本的相应两回对读,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沿袭关系。但如果将它与清代早期节本证道书本和真诠本相应两回相对读,便很快即可得出结论:它与证道书本非常相似,而与真诠本则一模一样。可知与那两回的回后总批取自《西游真诠》相同,其正文也取自该书。至于它与证道书本非常相似,是因为真诠本是以证道书本为底本,参考明代全本略有改动而翻刻之故。
其三是这两回正文的行中夹批。《新说西游记》每回都有大量夹批。概括其特点,最突出的当是着重于劝学,紧紧扣住每回的“主题”立论。如第三十一、三十二回的“主题”既然是“戒之在色”和“生财有大道”,那么夹批中必然反复出现“色”、“财”、“大道”等词。我们检翻《新说西游记》的原刊本或其有堂本,第三十一回最后有一则夹批就是:“隐隐落到‘生财’以起下意”,旨在承前启后地点出题意。然而味潜斋本第三十一回的30条左右的夹批中无1个“色”字,第三十二回的40条左右的夹批中亦无什么“财”或“大道”等词,一反常理。再对照原刊本如其有堂本,则更一目了然,味潜斋本的这两回夹批,决非张书绅的原批。但是《西游真诠》没有夹批,因此,味潜斋本决无从真诠本移植夹批之可能,像从真诠本移植那两回正文及其回后总批那样。当然,略加对照,亦可明白,这些夹批,也决非证道书的夹批,更不是李评本的夹批。那么,这两回夹批从何而来呢?据情推测,似也不是出于王韬之手,因为他可说连味潜斋本亦未读过,何以写出夹批?所以,以现有的情况而言,只能说是味潜斋主人所批或味潜斋主人请人代作。因此,这两回的夹批,只能说是味潜斋本《新说西游记》的夹批。但是,它虽然不是《新说西游记》作者张书绅的原作,却又与味潜斋本的第三十一、三十二回的正文及其回后总批不同,后者是真诠本的文字,味潜斋主人在翻刻《新说西游记图像》时,大概是由于原文缺佚之故,而加以移用,实在只能算是《新说西游记》的假冒篇章。
有一点顺便在此指出:由于《新说西游记》在百回本《西游记》版本演变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有几家出版社纷纷加以校点排印出版,甚至强调地指出出版新说本的重要性,然而他们选择的恰恰就是这部混杂假冒货的味潜斋本,而且在校点中似乎也未找《新说西游记》的原刊本和其有堂本来校勘,以致将这部掺有赝文的后胡翻刻的味潜斋本当作《新说西游记》的善本来推荐。因此,如果据此作为研究根据,就难免有以讹传讹之误。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