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原著欣赏

戏曲影视

全国学会

历届会议

续书种种

作者研究

学者介绍

论文索引

专著介绍

版本研究

热门话题

珍奇收藏

民间故事

连 环 画

儿童乐园

留 言 处

名城淮安

专家论坛

研 究 会

 

 

 

 


二、《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谁因袭谁

 

与《西游记》源流有关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通行百回本《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书之间的因袭关系,究竟如何看待。是《封神演义》因袭《西游记》?还是《西游记》因袭《封神演义》?如果是后者,那么,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封神演义》也算是《西游记》的一个“祖本”了。事实究竟怎样呢?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书之间具有因袭关系是毫无疑问的。如两书都有李靖、哪吒,邓、辛、张、陶四天君,文殊、普贤的坐骑都是青狮、白象等等,这是不少论者早就指出过的。但单就两书中某些神妖名字、坐骑、法宝或洞府山名的相同,尚难遽然下结论。因为这两部著名小说,都是在民间文学或民间口头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最后由文人加工创作而成;其中,相互之间在枝节问题上甚至某些情节上有或多或少的渗透,或蛛丝马迹的关联,也不足为怪。但更有甚者,是两书中不少诗词竟有完全相同者,看来决不是偶然的撞车,而完全是有意识的因袭。

请看《势镇汪洋》一首。此诗《西游记》在第一回,《封神演义》在第四十三回。这里以《西游记》的文字为基础全部移录,而把《封神演义》文字的不同之处在括号中说明:

 

势镇汪洋,威宁瑶(《封神》作摇)海。势镇汪洋(《封神》无此四字),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封神》、无此四字),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封神》作土),东海之处耸崇颠。丹崖(《封神》作岩)怪石,削(《封神》作峭)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封神》作峭)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封神》作鸾啼),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封神》作鸟)。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封神》作源)堤草色新。正是:百草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由于《西游记》喜用重复句,而《封神演义》相对而言不喜多用,因而无“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两语外,全诗只有八个字不同。这很可能并不是因袭者的修改所致,而是古代刻印时因同音、近义或形似的关系而错讹。对此诗,我们若说其中之一是因袭,难道还有疑问吗?

再看另一例《嗟峨矗矗》诗,《西游记》在第五十回,《封神演义》在第四十五回,现仍以《西游记》作底本,加以比勘:

 

峻峨矗矗,变削(《封神》作峻险)巍巍。嗟峨矗矗冲霄汉,变削巍巍碍碧(《封神》作礙碧,礙、碍为异体字)空。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岭上鸟啼娇韵美,屋前梅放异香浓。涧水潺湲流出冷,巅云黯淡过来凶。又见那(《封神》无那)飘飘雪(《封神》作雾),凛凛风,咆哮饿虎吼山中。寒鸦拣树无栖处,野鹿寻窝没定踪。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把头蒙。

 

全诗十六句,共一百零八字;《封神演义》无“那”字,共一百零七字。两书只有五个字不同,而且这五个字中,还有两个字是一样的,只是颠倒而已;所以实际上只有三个字不同。据此我们若说其中之一是因袭,难道还有丝毫可怀疑的吗?!

何况,类似例子不仅只此二例,这里不可能把它们—一列出。但可以将两书中另外一部分相同或相似的诗词,择十五例,列表如下:


 

以上十五例,有的是全文相同,有的是大同小异,个别篇章则是部分句子相同。此外,尚有不少,不能全录。有这么多诗篇文字类同,除了有因袭关系以外,难道还有别的可能吗?

或说:出现这种情况,会不会是由于两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确,国内外都有论者曾提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封神演义》作者非许仲琳;以致有人认为两书出于同一作者。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两书决不可能出于同一位作者之手。因为两书虽都是神怪小说,成书时代也相近,而且还有前述那么一些雷同之处;但两书作者的立意、艺术功力、审美趣味乃至塑造人物的手法,毕竟都截然不同。如对道教的一褒一贬,艺术特色的一庄一谐,刻画妖精形象的一精绝一平板,都表明它们是出于不同的艺术家之手。

或说:会不会是由于受民间口头传说的影响,而非袭自另一书呢。这也不可能。如果说,两书之间仅仅是某些人物的名字、坐骑、法宝和洞府山名等等相似,甚至神位安排类似,倒有可能是受民间口头传说的影响,或是从民间文学中吸取和借鉴而来;但两书有那么多诗词相同的情况,却决不可能是由于民间口头传说影响所致。而且,说到底,这些诗词本身也表明:它们不是口头文学的材料。而是文人的创作。事实倒是恰恰相反。正因为这些诗词相同或相似,这一情况的存在和被发现,却足以证明那些人物名字、坐骑、法宝和洞府山名的相同,很可能也是因袭的结果。

至此,除了说明两书的作者之一是“文抄公”以外,再没有其它别的可能。

那么,究竟谁是“文抄公”?是《西游记》因袭《封神演义》?还是《封神演义》因袭《西游记》?由于两书作者年代或成书年代的确切时间不可考,迄今为止,有关论著或说《西游记》先于《封神演义》,或说《封神演义》先于《西游记》,莫衷一是,所以,很难据此作出令人信服的推定。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论者从某些人名、坐骑、法宝和洞府山名的最早来历来分析和推定谁因袭谁的问题,虽可作为参考,但因缺乏有力的证据,所以也难作定论。

两书中大量诗词相同或相似这一事实本身,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迹象,足以成为我们回答谁是“文抄公”的答案。谁因袭谁呢?笔者认为是《封神演义》因袭《西游记》,而不是《西游记》因袭《封神演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些诗词一般都是咏景之作,间或抒情。小说作者在情节发展的特定场合,插入相应的诗篇,或以人物的口气来咏唱,或从主体的角度来抒发,都不过是为了渲染氛围,衬托故事,突出人物;当然也不排斥卖弄才华之意。但不论何者,始作者总会力求把诗篇写得切合特定情景,虽不能要求每一篇都是与小说内容结合得绵密无缝,但若与因袭者相比,从总体上来说,后者难免更多枘凿不合之处吧。正是在这一点上,两书就显露出了谁是原作、谁是因袭的本来面目。试举数例以证之。

其一,上举十五例之四《竹篱密密》,两书几乎完全相同。细寻此篇诗意,背景是春天,傍晚,小村前:“道旁杨柳绿依依”、“夕照西沉(一为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灶(一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西游记》所描写的情节正与此诗切合,第十八四:“正是那春融时节……师徒们行了五七日荒路,忽一日天色将晚,远远的望见一村人家。三藏道:‘悟空,你看那壁厢有座山庄相近,我们去告宿一宵,明日再行如何’”。于是行者观看此村,这时即插入该诗,接着行者道:“定是一村好人家,正可借宿”。诗意文情,贴切融合。再看《封神演义》就大不一样。《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描写闻太师兵败,“坐到天明,复起身招集败残士卒迄□(“辶”内加“里”)而行。又无粮草,士卒疲敝之甚,俱有饥色。猛然见一村舍,有簇人家。太师沉吟,饥不可行,乃命士卒:‘向前去借他一顿饭,你等充饥。’众人观看,果然好个所在”。后接该诗。可知小说正文写的是“天明”时事,虽经“迄□(“辶”内加“里”)而行”,但并未明指行了一日,只少不是傍晚,所以进庄目的是“借它一顿饭”,不是借宿。而且第五十三回初有一首诗,写到“芦花碎”,“红叶醉”)“黄菊芬菲”,“水寒荷破”,已是秋冬之交,但视情节发展的时序,只不过是在前诗的数日后。可见《封神演义》中此诗诗意和该节文情大相径庭。这无非由于诗篇系因袭而来,所以出现了漏洞。

其二,上举第十一例《重衾无暖气》。全诗极力写冷。细析《西游记》,与文意全合。当时,唐僧等夜宿陈家庄,通天河妖怪兴风作雪,河水成冰,天气骤冷,所以“将近天晓,师徒们衾寒枕冷”,于是三藏说出那篇《重衾无暖气》词,最后两句是“绣被重裀褥,浑身战抖铃”,诗文相符,情景切合。《封神演义》写的是姜子牙隆冬行军,“寒气甚胜”,所以该诗最后两句是“莫讶寒威重,兵行令若霆”,这是切合情景的;但诗篇的第一句仍是“重衾无暖气”,“衾”是被子,显然与当时正在行军的环境不合。特别是与《西游记》为写师徒们睡觉时冻得发抖,睡不得,只好爬起来的情况相比较,究竟谁切合谁不切合、谁是原作谁是因袭,就一目了然了。

其三,上举第六例《扬尘播土》,两书类似。《西游记》所写,是在猴头被三藏逐回花果山后。看见猴属同类稀少,正在悲切,忽又听说千余猎人来山上抢杀,不禁大怒,便叫小猴儿堆集山石,它便作法兴风,“飞沙走石乱伤人”,把那千余人打得人仰马翻,“血染朱砂地上”,这篇诗正是形容那风的厉害。而《封神演义》却是插在杨戬土遁途中遇一怪物时,所以尽管狂风怒号,在杨戬眼中怕什么“飞砂走石乱伤人”?“飞砂走石”又“乱伤”什么人?而且,杨戬明明落于“低泽”之旁,又怎有诗中所述“摇松”、“吼树”、“摧林”等景象?因为此诗本是以花果山为背景而写,袭用在此,难免露出牵强之意。

其四,“登天诗”。两书文字也大体相同,都是描述仙宫的奇景、异物。诗中从南天门的景象写起;次叙仙宫、宝殿、奇花、异草,接着又将那灵霄殿和朝(一为积)圣楼细细描绘了一番。但是,两诗的叙述角度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西游记》是从猴王“乍入天宫”时一边走一边看的角度来记叙,而《封神演义》是从哪吒站在南天门外观看的角度来叙述。所以,前者写得细致比较符合情理;后者写得具体,则未免露出痕迹,因为受特定情节的限制,哪吒当时只是在南天门外堵截龙王时“乍见天堂”,他并未进入天宫,又怎么能具体观看里面三十三仙宫、七十二宝殿的景色?这里显然又泄露了因袭者的秘密了。

从以上例子的分析,是不是可以证实《西游记》是这些诗词的原作者,而《封神演义》则是据《西游记》而因袭的呢?我认为是可以证实了。这不是根据个别例证来遽下结论,而是从许多例子作细致分析基础上作总的归纳的结果。

当然,这里应该说明:《封神演义》因袭了《西游记》的诗词,虽不足为法,却是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上一种常见的现象,有它的特定历史原因。同时,《封神演义》从《西游记》中吸取了某些素材,却能融化入自己的艺术整体构思,作了与《西游记》颇不雷同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描绘。因此,《封神演义》能流传至今,令人爱读,这也就显示出这部小说作者的一定的艺术功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目录


 

 
 

 

西游记宫制作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电话:0517-5915467

联系信箱:xyjg01@163.com

h5915467@public.hy.js.cn